课程五3、唯独恩典:恩典为王

2023年11月03日
王怡

​唯独恩典:恩典为王(罗5:20~21

(讲章摘要)

《罗马书》第5章20~21节:

20 律法本是外添的,叫过犯显多。只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

21 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样恩典也藉着义作王,叫人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永生。

陈子昂的名诗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说的是:历史上有两个人,一个人已经过去了,一个人要再来,如果你见不到这两个人,你的一生就在流离、孤独中活着、绝望。陈子昂到底想要见谁呢,天地悠悠的人生要被满足呢?那个古人和那个来者到底是谁呢?

根据保罗在《罗马书》第5章所写的,这首诗可以改写为:“前不见亚当,后不见基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感谢主,让我们见到了基督和祂矗立在各各他山上的十字架,祂以祂的宝血领我们进入至圣所,来到天父的面前,使我们得了儿子的名分,祂也藉着使徒约翰使我们看到了整个世界的将来,和那一位坐在宝座上的终极的来者、那曾被杀的羔羊——耶稣基督。如今亚当已成为过去,基督还要再来;如今统治我们的不再是死亡,而是生命;如今统治我们的不再是亚当的罪,而是基督的义;如今不再是律法为王,而是恩典为王。

今天我们要先见古人——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再见来者——耶稣基督,永生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

保罗在《罗马书》第5章中,将亚当和基督反复进行了对比。在路德和加尔文对《罗马书》的解释中,都大量地引用奥古斯丁。这表明福音不但是重新被发现的,而且也是古旧的,从未真正断绝过的。

在我们生命中到底是谁在掌权,是谁在统治我们呢?《罗马书》第5章14节说“从亚当到摩西,死就作了王”;第17节说“死就因这一人(亚当)作了王”;第21节说“罪作王叫人死”。人在罪中就被自己的罪所统治,人一旦犯罪就无法不再犯罪,人一旦伸手就无法想收手就收手了。因为在罪中掌权的不再是人自己的意志和决定,而是罪的势力和结果,就是死亡。

《罗马书》第5章13节说:“没有律法之先,罪已经在世上。”路德引用奥古斯丁的解释说,这意味着罪不可能被律法带走。保罗告诉我们,律法的目的不是把罪恶带走,而是把罪恶显明出来。路德解释说,这不是说摩西之后死亡就不掌权了,死的必然性一直掌权知道旧世界的末了,但是在摩西之前人们并不知道死亡在他们生命中掌权的原因,甚至不了解这个事实。换句话说,在律法被颁布给以色列人之前,死亡不但统治着人类,而且人类还帮着死亡数钱。律法使人知罪,在西奈山颁布律法之后,死亡在人的生命中掌权这一事实终于被发现了,这使罪人因为意识到了罪和无能,而进入到了一种更加自觉的愁苦的状态。

保罗接着进行了对比:罪掌权,义掌权;死亡掌权,恩典掌权。这番对比的重心在于:我们在亚当里失去的一切,又在基督里得回来了,不但如此,我们得回来的,竟然比失去的还更多。正如第15节所说:“只是过犯不如恩赐。”

保罗用了两个词来形容基督的恩赐,可以分别称为:王恩、鸿恩。恩典是出于君王的;恩典是浩大的,甚至大过一切的罪。恩典是在上者对在下者的赏赐,绝对的不平等才能产生绝对的恩典。除了死亡之外,我们没有权利要求,除了死亡之外,神没有任何的义务给予。赦免你的那一位,就是有权利杀你的那一位。基督如果没有权利杀死你,祂的恩典就不是什么恩典。特赦令大于判决书。赦免一个人与判决一个人,看起来是矛盾,如果你手上同时拥有着两份文件,那份说不杀的文件效力要高于杀的文件,这就是恩典。赦罪的效力大于定罪的效力

律法是判决书,恩典是免死金牌,律法不能带走罪,因为罪在律法之前就存在。路德总结说,律法不能赐给我们生命。但保罗为何说律法能叫罪显多呢?路德再次引用奥古斯丁说,因为律法要彰显出来,那些自以为靠自己力量可以成全律法的人,受到更多罪的锁链的紧紧捆绑。这正是凯勒牧师所说的“道德主义的紧身衣”。加尔文也引用奥古斯丁的话说,律法之所以会叫罪恶显多,是因为当情欲被律法所禁止时,反而会被激动,人类争着去行那被禁止的事是自然的倾向。律法被赐下,乃是要使那些已经被定罪的人再一次被定罪。

不但是犹太人不明白律法被赐下的目的。今天教会中的许多基督徒也仍然不明白律法被赐下的目的。有人说,律法主义在这500年间不断卷土重来。在当代文化中,这种律法主义的卷土重来可能是信仰的个人化、内在化、伦理化。把遵守律法本身,或遵守律法在我们生命中所显出来的某种外在的、可见的记号,当作我们从那艘沉船上被拯救出来的确据、道路和条件。他们不明白的是,以遵守律法为义恰恰是人类这艘船沉没的原因,也使这艘船不断加速沉没。以遵守律法为义比违反了任何一条具体律法的邪恶行为都更加邪恶,更加令上帝震怒。因为它与律法被赐下的目的截然相反。加尔文说,律法被赐下的唯一目的就是断绝我们自我称义的希望。而律法和福音的共同工作就是要我们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以外彻底断绝称义的指望。

接下来,保罗谈到了恩典做王。死藉着亚当的罪做王,恩典藉着耶稣基督的义做王。保罗区分了恩典与恩典的赏赐。单单因着基督一人的功劳,父就喜悦基督,将祂的义白白地赐给我们。罪的被带走需要一个功劳,基督的功劳带来赏赐,基督的义成为了带给相信祂的人的赏赐的唯一原因,而这个赏赐就是——永生。基督的福音意味着新的帝王的原则。于是,对应着死作王,有了永生作王;对应着罪作王,有了义作王。这就是保罗所说的“恩典为王”。恩典成为了基督掌权的方式。在耶稣再来之前,在那令人可畏的日子来到之前,恩典是基督统治这个世界、引领祂的教会的一个属于君王的原则,一个新的律和新的约。这就是“恩典为王”,而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中,这个原则被称为——唯独恩典。

《罗马书》从第6章开始,恩典为王被表述为恩典之下,而这与律法之下相对应。正如第6章12节所说:“所以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活在恩典之下的结果就是罪不能在我们的身上做王了,恩典要求我们驱逐了罪的权势,叫罪在我们身上灭绝。罪虽然还存在,但是在我们身上被驱逐了,恩典赐给了我们一个免死金牌。恩典为王表达了基督的应许,成了基督徒之后全部生活的动力和帝王的原则。保罗劝勉提摩太要在基督耶稣的恩典上刚强起来。因为一个人只有在恩典之上才能刚强,不然就只能叫刚硬。又如许多人跟从保罗和巴拿巴,保罗劝勉他们要恒久住在上帝的恩典中。如今感恩是成圣的唯一正当的合法的动机,其他的伦理动机都是邪恶,都使我们远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如今只能是也必须是恒久住在耶稣基督的结果。不是律法驱动恩典,而是恩典帮助我们过圣洁的生活

这个世界在耶稣的十字架以后是一个恩典君临天下的世界,恩典为王不但指向称义,同时指向成圣。如今,成圣就是带着恩典的免死金牌走在为福音而死的路上。马丁·路德临终前说:“我们的确是一群一无所有的乞丐。”恩典为王,不但意味着恩典的给予者必须是一位君王,而且意味着恩典的接受者必须是一群乞丐。乞丐就是承认自己完全依赖他人怜悯而活着的人,正如基督徒在耶稣面前也是一群承认自己一无所有,完全仰望基督恩典的人。是一无所有必须完全依靠他人的人。因此我们也必须将自己的命运完全交托给耶稣基督。

恩典为王意味着,在我们的个人行为和我们的最后得救之间并不存在一种牢不可破的因果关系、一种不能被扭转的因果关系。我们要为此而赞美主,不然谁能得救呢?只有恩典为王的福音才能产生这样一种人生观——那个骂我的人是上帝派来骂我的。即使那个骂我的人是怀着恶毒的动机,但他也无法不成为被上帝所使用来达成福音美善目的的工具,最终使我们走向称义、成圣和得荣耀。王的恩典可以浩大到一个地步,我们生命中一切的苦难、厄运和无能都可以成为恩典降临的机会。恩典不但是上帝拯救我、赦免我的方式,而且也是上帝训练我、通知我的方式。恩典不但能拿走我们的罪,而且能转化我们一切的处境,恩典就是上帝在一切山穷水尽必死无疑的时候,所赐给我们的一个免死金牌。恩典为王意味着,除了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我们人生中没有任何一件有终极意义的事。恩典为王意味着对人类的独立和自主的否定。恩典为王也意味着要在我们自身之外寻找公义。

500年后的今天,恩典就是让我们承认我们是一群一无所有的乞丐,承认我们是一群无用的仆人,承认我们自信主以来天天都在心思、言语和行动上得罪上帝,承认我们总是拒绝恩典、反抗恩典,而宁愿把自己的敬虔、恩赐和事奉的果效在人前彰显出来。为了建立更多合上帝心意、重新发现福音、恩典为王的教会,让我们在我们自身以外寻找公义,让我们到主耶稣基督的各各他去寻找公义,让我们用一场伟大的悔改,来纪念那一场伟大的宗教改革。让我们将唯一的敬虔、唯一的盼望转向十字架上那一位受苦的奴仆君王。是祂拿走了我们的罪,是祂挪去了刑罚,是祂使恩典成为我们生命中的帝王的原则,是祂诚然担当我们的过犯,被我们沉重的罪孽压伤。

作者头像
王怡

王怡(英语:Rev. Wang Yi ,1973年6月),成都秋雨圣約歸正長老教會主任牧師,作家,詩人。牧會之外,長期從事寫作,並在多間基督教教育機構和神學院擔任理事和教師。信主前是著名的憲政學者,被《南方人物周刊》列入「影響中國的50位公共知識分子」。信主後作為基督徒知識分子和推動家庭教會公開化的牧者,被英國《金融時報》列入「25位值得關注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