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传道人的总会有一些让人“不舒服”的恶趣味。比方说,遇到一些基督徒,甚至跟对方还不熟的时候,我就喜欢问他们这个问题:“你所相信的福音是什么?”当我一次次提出这个问题时,有人觉得被冒犯,有人则认真回答;有人回答得较完全,有人回答得有偏颇。
成为基督徒之后,如何在中国文化的处境中活出福音,是我们每个基督徒无法逃避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兼容性特点,加剧了作为文化的福音在中国扎根的难度。
很多牧者或神学家按照系统神学定义福音,这很容易把福音看成是个人性的基督信仰的入门,容易忽略福音的持续性、群体性...
世俗权威与精神权威在政治上的分立,这一观念几乎仅仅源自基督教传统。在耶稣被质问犹太人是否应当向罗马政府纳税时,基督说了这句著名的话,“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
我尝试通过本文探讨一个略微复杂、且可能颇 有争议的问题。我不把这个问题表述为“信仰 与政治的关系”或“政教关系”,因为当我如 此陈述时,已然隐藏了某种“二元论”的前提, 暗示“信仰”与“政治”或“教会”与“政府” 首先是隔绝、对立的两个领域。
为何上帝要进行创造的工作呢?显然不是因为上帝孤单无聊,从而需要造一些人及物来娱乐或奴役。相反,创造乃是三一上帝彼此相爱的满足与延伸,三一上帝从祂们丰盛相爱中涌流出创造的行动。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人所考虑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依次是:是否有后代、学识程度、经济状况。”这话虽然是一百多年以前说的,不过现在想来的确离事实相差无几。
福音是基督信仰的核心,基督徒就是认信福音的人,但这一理所当然的共识,却不一定是基督徒个人或教会群体的真实写照。或者说,福音并未深刻地影响基督徒个人或教会群体,并未成为其生活的中心和侍奉的动力。
对基督徒来说,认识福音就是认识耶稣基督。正确认识福音,我们的生命才能经历真正的更新,福音能塑造我们所处的环境、塑造福音性的群体。
宗教改革以来因信称义常常被当作是基督教的核心教义,因为马丁·路德是从罗马书中发现了因信称义的观点,从而带领教会走出了靠功德和行为称义的错谬。
宣教,就是宣讲一个被福音颠覆了的劳教,或者,一个已经被福音成全了的劳教。保罗以被捆绑的身份,向那些不被捆绑的人宣告,其实你们是被捆绑的。保罗以被劳教的身份,向这个被君王、老板和一切人间势力劳教的世界宣告,劳教已经在十字架上被废除了。
你若是在事奉中没有一再提醒自己福音的“现时性”,你就会从别处去找寻只有在基督里能够找到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