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彼得
引言
我们已经了解了J曲线中“活着—死亡—复活”这个模式,其实在复活到我们见主面高升的时刻,中间还有一段路要走。所以我分享的主题是“甘苦福传路”。
我们这群在基督里死了又活过来的人,在这个世界上该怎样走这一段路呢?我所在的“牧师圈”里,有一个非常流行的专门给“受伤传道人”预备的retreat(退修会)。传道人可能会说,我的教会把我伤害得惨了,我现在需要休息,不然天天寝食难安,也没有力量去教会。那么一般怎么做退修会呢?坐游轮,爬山。不过我一直纳闷,在家里不想吃饭,为什么一出来就可以又吃又喝了?我就寻找圣经的依据,上帝在建立教会的过程里是否给了传道人疗伤、退修的机会呢?所以我仔细地读使徒行传,越读越觉得不对劲。当保罗和巴拿巴出来宣教时,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挑战——挨揍,丢脸,遇强盗,进监狱,海上风浪,陆地的风险。但我没有发现保罗向上帝商量要请假,说自己要休安息年。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件事,保罗的力量到底从哪里来?为什么我们会经常“没电”呢?
藉着使徒行传中保罗的第二次宣教之旅,我们要思考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传道人,我们如何能像保罗那样,愿意与耶稣基督同死、同复活?配受这份苦,愿意加入他的死,使我的一生活得淋漓尽致。我相信,无论你这一生有多么成功,如果最后一关你羞耻地见神,就是不成功,对吧?可能你一生写了很多书,赚了很多钱,得到了世界上所有基督徒的承认,可是却羞于见主,那么一切都是枉然。有一次我参加宗派的年会,有一群老牧师坐在前排讨论。那一年的讲员是《狂热的爱》的作者陈恩藩(Francis Chan)。他说自己在台下的时候,听到前面的长辈们在谈论去哪里退修,在哪里养老。他说自己不明白,既然马上要见到上帝了,难道不应该着急多做主工吗?马上就要到交账的时候,就剩最后这一段时间,竟然琢磨着去养老?所以我们要思考,作为一个建立教会的传道人,具备哪些最基本的素质可以让我们一直行在正确的轨道上,最后可以像保罗一样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提后4:7-8a)
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保罗把福音从小亚细亚带入了欧洲,并在腓立比建立起教会。我将从三个方面总结保罗在腓立比传道的三个故事。
一、敢于丢脸
圣灵禁止保罗在亚细亚传道,所以他们到了腓立比(参徒16:6-12),“在这城里住了几天。当安息日,我们出城门,到了河边,知道那里有一个祷告的地方,我们就坐下对那聚会的妇女讲道”(徒16:12b-13)。我们知道,保罗在亚细亚的宣教策略是先去会堂,这也是保罗比较熟悉的模式,因为他以前就在会堂里敬拜。十个犹太男人就能组建会堂,但是在腓立比这座欧洲城市,竟然凑不齐十个犹太男人。那怎么办呢?圣灵把他们带到腓立比,让他们传福音,但是腓立比没有会堂,现建也来不及。他们打听来打听去,和他们的信仰有些接近的是一群信犹太教的妇女,她们安息日在河边祷告。于是保罗找到这群妇女说,姐妹,我能向你们讲道吗?让我给你们讲讲耶稣吧!这对一个犹太男人来说并不容易,要有一定胆量,还要不怕丢脸。保罗以前习惯进犹太会堂,他知道里面的人什么表情,该讲什么内容。现在到了一个新的文化环境,欧洲的第一座城,只有一群妇女在河边祷告,她们到底在祷告什么,其实保罗也不一定真的知道。但非常奇妙的是,保罗就有这个胆量,“厚着脸皮”去给她们传福音。
所以我们做传道人,第一个原则就是要能“低下头”,有些事情必须厚着脸皮才能做。比如学外语,最初开口交流就是要厚脸皮,敢于开口。特别是我们在中国学的应试英语,托福、GRE这类考试的分数很高,一下飞机竟然发现,别人说什么都听不明白。那怎么办呢?你要吃,要喝,要用,只能问“Pardon?”(能不能再说一遍?)再说一遍还不明白,怎么办呢?还得请他们再说一遍。一来二去,你的脸皮就练厚了。做牧师也是一样。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但做了牧师之后你会发现,脸皮太薄,自尊心太强就做不了牧师,对不对?
有一次我到一个城市去讲道,结束之后,有一个老姐妹拿着一个信封过来:“牧师,实在是抱歉,昨天你来我餐馆吃饭的时候,我收钱了。我也不知道你是牧师,你怎么不告诉你是牧师呢?”我说:“你开餐馆,我去吃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她说:“不,不,不。你不知道,牧师都白吃”。牧师都“白吃”?我这人自尊心很强,怎么就入这一行呢?我们以前做生意的时候,请客都得先掏钱。做了牧师之后,这一步自动取消了。一起吃饭,别人就会说,牧师就不用掏钱了。所以开始的时候我非常不适应。但是你就得习惯,走到哪儿有爱心的弟兄姐妹都是“牧师,你不需要付钱”。所以要把福音传出去,要想突破,你必须得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和那些让你觉得不舒服的人打交道,去和那些你不知道该说什么的人打交道。
但是接下来的经文非常奇妙。保罗向这群妇女讲道,奇妙的事就发生了,这些妇女就真的相信了。不仅如此,吕底亚还邀请保罗他们到自己家做客。你想一想,几个大男人突然讲了一篇道,连吃带住全部解决了。“你如果看得起我,如果你觉得我们是真信了,你必须得来。”这个时候,你自己带了多少钱都不行,还是得去。为什么?人家还有一群家人没得救呢!所以没办法,就得去住人家家里。所以我们看到,整个过程要放下自己的身段,还得谦卑地接受人家的安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课。记住,做一个传道人脸皮要厚,遇到突发事件得丢得起脸。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青岛,那边有个神学院给我打电话,邀请我去参观。我到了一间教室,学生们正在上课,带领我的人就进来介绍:“这是刘牧师,接下来这一个小时就交给他了。”其实我只是想来看看,没想过要讲道啊,我连圣经都没带!“这一个小时交给你了”,下边几十双眼睛看着我。“刘牧师,你有什么神的道可以讲的?”幸亏我常年讲道,还记得那么几篇。你会发现,很多时候真是措手不及。有时你去别人家吃饭,人家说请牧师祷告,其实那天你最没有心情祷告。突然有人说,“牧师在哪呢,吃饭了,需要他祷告”。所以,一旦做了牧师,有很多“惊喜”在等着我们,你得随时预备着丢脸,时刻准备着,做一个厚脸皮的牧师。
二、敢于冒险
接下来的经文讲到,保罗一行人继续去祷告的地方,结果遇到了一个被巫鬼所附的使女,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碰到异端了。非常有意思的是,“她跟随保罗和我们,喊着说:‘这些人是至高神的仆人,对你们传说救人的道。’”(徒16:17)这个使女,天天跟着保罗这样喊:“这个保罗很厉害,我们是一伙的,都是传道。”有的时候你要小心,你到某地去,有人说你传道传得好,十有八九是从异端来的,准备打入到你们的内部。所以保罗迫不得已赶出了那鬼,释放了使女。这却让保罗和西拉付上了巨大的代价。使女的主人本是靠她“大得财利”的,“使女的主人们见得利的指望没有了,便揪住保罗和西拉,拉他们到市上去见首领。”(徒16:19)在这个世界上你干什么都行,就是千万别断了人家的财路。但有的时候要传福音,就是得断人财路。我们向一个佛教徒或是有其他信仰的人传福音,人家非常忌讳牧师过来,特别是你顺便来一个“反间计”,给他的太太和孩子传福音,他们信主,影响作丈夫、作父亲的。所以很多人非常记恨牧师。一些人攻击教会不是因为反对耶稣,而是因为太爱护自己的钱包。
所以传福音是有风险的。你断了人家的财路,就被关进了监狱。正因如此,保罗和西拉就被痛打,并且进了监狱。“众人就一同起来攻击他们。官长吩咐剥了他们的衣裳,用棍打;打了许多棍,便将他们下在监里,嘱咐禁卒严紧看守。 禁卒领了这样的命,就把他们下在内监里,两脚上了木狗。”(徒16:22-24)木狗这种刑具非常折磨人。他们断了人家财路,人家就断了他们的活路。这很痛苦。但是在这个痛苦中,你会发现一件事,释放了一个被鬼所附的使女,谁得了自由?使女获得了自由。然而,保罗和西拉却失去了自由。这意味着什么?你来释放我的奴隶,你就得成为奴隶。这一幕在教会历史上比比皆是。传教士、殉道士们所经历的艰辛的一幕常常是,“你想解放,是吗?”只要你肯付代价,他可以走,然而你得留下。
非常奇妙的是,“约在半夜,保罗和西拉祷告唱诗赞美神,众囚犯也侧耳而听”(徒16:25)。我很稀奇,保罗和西拉被这样残酷的木狗架着,他们竟然还能祷告,甚至还能唱诗赞美神。而所有的囚犯还会侧耳听,这表明他们唱得还真不错。这真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他们竟然能够把这种极难的痛苦转化成赞美的音乐!换句话说,他们在极度痛苦中,却享受了极大的安慰。我们当中有过看守所和监狱经历的人可能会感同身受,最艰难的时候恰恰可能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候,只有经历艰难的人才能体会到。
这是做传道人的第二个原则:要冒得起险,或者说能挨得起打,受得起折磨。
三、敢于舍命
在这种痛苦和艰难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就在保罗和西拉祷告、赞美时,“ 忽然,地大震动,甚至监牢的地基都摇动了,监门立刻全开,众囚犯的锁链也都松开了”(徒16:26)。神迹出现了!这个时候如果换成你和我,会做什么?“兄弟,逃啊,机会来了”,对吧?我们立刻就想起了彼得,他当年出狱就是天使带领的。现在神把监狱的门打开了,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但是你发现,糟糕,禁卒醒了,“看见监门全开,以为囚犯已经逃走,就拔刀要自杀”(徒16:27)。就在禁卒准备自杀时,保罗大声说:“不要伤害自己!我们都在这里。”这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情。我们没跑,为什么没有跑?就等你来。我们知道一旦我们跑了,你就会没命。所以我们决定不跑,等你过来。“禁卒叫人拿灯来,就跳进去,战战兢兢地俯伏在保罗、西拉面前,又领他们出来。”(徒16:29-30)保罗他们在深坑里,所以禁卒跳到坑里去把他们领出来。当时的禁卒基本上都是在罗马军队服役过的退伍军人。作为那个时代的士兵,他知道自己能活下来是因为旁边士兵的忠心守护。过去作战,士兵都是一个挨一个,如果你左右的人不护佑你,你就会丧命。所以这个人守护你,你才能活命。禁卒知道自己今天遇到“战友”了。因为他们跑了,自己就会没命,他们不逃,自己就可以活。所以禁卒就跳下去,俯伏在两个人面前,把他们领出来。请注意,经文有一个动词的平行类比。最初保罗他们被“下”到监狱里,然后这里说他们被“领”出来。也就是说,保罗得先跳到坑里,才能把禁卒一家从罪的坑中拉上来。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做传道人,你得舍得起自己的命,如此才能救得了别人的命。结果确实非常奇妙。“禁卒问:‘二位先生,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他们说:‘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0-31)所以,禁卒全家都受洗了,大家都欢喜快乐。
使徒行传简单介绍了这三个故事,让我们对腓立比教会的第一批成员结构有了大致的概念。腓立比教会是新约教会中的榜样教会。因为他们一开始得救就明白什么是救恩,明白耶稣基督是谁,明白什么是因信称义。保罗没有说:“我给你讲神学,讲什么叫因信称义。你信了耶稣,耶稣替你死,然后你就得到了赦免,你就被称义了。”他们说:“对,我懂了,耶稣在哪儿呢?”“耶稣已经复活了,坐在天上。你好好祷告吧,希望你能遇见他。”然而,我们今天的教会就是这样传福音的。你要找耶稣吗?我可以告诉你系统神学,圣经神学里因信称义、因信成圣的道理。可是人们要的不是这种神学知识,而是需要看见耶稣,需要有人替自己死,需要耶稣的门徒把耶稣活出来。这对教会来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吧?那我们需要思想的是,为什么保罗能够做到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却如此艰难?
保罗丢得起脸,挨得起打,舍得起命。用今天的俗话讲,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然而按照我们的话说,是吃了“狮子的肉”,喝了“羔羊的血”,因为主耶稣说“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约6:55)。如果不吃耶稣的肉,不喝耶稣的血,我们就无法与基督连为一体,基督不在我们里面,我们也不在基督里。谁愿意丢脸,谁愿意挨打,谁愿意舍命呢?没有人愿意。但是保罗在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信里这样说:“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并且得以在他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并且晓得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腓3:8-10)不管你的神学多么正确,最终要落到一点,就是一旦晓得了这道,经历了耶稣真正的恩典,就要和他一起受苦,效法他的死,然后“或者我也得以从死里复活”。复活就是这样产生的。
怕丢脸就做不了传道人,只有放下我们的面子,我们的脸上才能反映出上帝的荣光。所以保罗冒着丢脸的风险去给妇女讲道,冒着挨打的风险赶走使女身上的鬼,冒着被关在监狱的风险救了禁卒。为着福音的缘故,为了救人,保罗什么都不要了。
在使徒行传第16章的结尾,我们却看见舍去一切的保罗迎来了J曲线中的“高升”:到了天亮,官长打发差役来,说:“释放那两个人吧!” 禁卒就把这话告诉保罗说:“官长打发人来叫释放你们,如今可以出监,平平安安地去吧!” 保罗却说:“我们是罗马人,并没有定罪,他们就在众人面前打了我们,又把我们下在监里,现在要私下撵我们出去吗?这是不行的。叫他们自己来领我们出去吧!” 差役把这话回禀官长。官长听见他们是罗马人,就害怕了,于是来劝他们,领他们出来,请他们离开那城。(徒16:35-39)为什么保罗不提前说,“我是罗马人,你不要把我关进监狱,不要折磨我呢?”难道保罗是才想起来他是罗马人吗?当然不是。他知道神的旨意是让他下到监狱里,经历福音的大能,救禁卒的一家,然后教会就建立起来了。
我最喜欢植堂,也一直都在植堂,甚至可以说已经得了“植堂病”。我走到哪儿都不忘看这个地方适不适合植堂。我和我太太开车在大街上,我一看某个地方,我太太就知道我是在看这个地方能不能做教堂。我也天天琢磨房地产,想着某处盖教堂是不是合适。现在大家都在谈“以福音为中心的教会”,你想做一个“以福音为中心”的牧师吗?我觉得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主任牧师去植堂。你不去植堂,难道要对一个神学院刚毕业的弟兄说:“兄弟,你去植堂”吗?主任牧师去植堂,是放弃自己的舒适,放弃自己的成名。保罗第一次宣教就过了这一关。保罗在路司得传道,医治瘸腿的人,别人一看不得了,说“有神藉着人形降临在我们中间了”,请接受我们的敬拜。保罗和巴拿巴反应如何呢?他们“撕开衣裳,跳进众人中间,喊着说:‘诸君,为什么作这事呢?我们也是人,性情和你们一样……’”(参徒14:8-20)但是今天,很多牧师想的却是怎样扩张教会的规模,认为只有最大最好才能荣耀神。这样想的人难道没有读过使徒行传吗?这是在跟从耶稣,还是在跟从试探耶稣的那一位呢?
我简单归纳一下,跟随主的道路,第一不要脸,第二不怕打,第三不要命。简单吧,就三个“不”。所有跟随基督的门徒都有这个特点。基督如此,彼得如此,保罗如此,没有例外。所以我们看到一代一代就是这样,第一代的“三不”传道人如今在天上,保罗和西拉也在看着我们。我们这一代有多少“三不”的牧师?为什么我们要成为这样“三不”的传道人?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这是主的道路,这是天国的道路。我想大家都知道,要想登上山顶,就要忍受攀登的艰辛;同样地,要想拥有基督的生命,就得逆流而上。清教徒汤姆斯·沃森说,“死鱼都是顺流而下,活鱼都是逆流而上”。这个是符合圣经的准确教导。
结尾我要再分享一些“中国特色”。使徒行传1:8如此说:“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在我们这个时代,很明显中国人享有得天独厚的见证主耶稣的优势。上帝已经把我们“运动”的差不多了。过去几十年,村里的人去了镇里,镇里的人去了县里,县里的人去了市里,市里的人去了省里,省里的人去了“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的人则去了欧洲,美洲甚至拉丁美洲。整个世界,就连非洲的小村庄,美国的乡下都能找到一间中餐馆,南美洲的荒郊野岭都有中国人开的杂货店。上帝已经把人送出去了,人已经就位了。现在我们这群人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把福音传给他们,那样福音就已经在地极了。信主的人要是有了孩子,这些“信二代”就要完成他们的使命了,跨文化宣教就落地了。哪里用得上再去学语言呢?哪里用得着再去差派呢?神把人已经预备在那里了,对不对?现在你都不需要出国门,就可以传福音,网络、旅游都可以传福音。看到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然后带着“三不”的心志——不要脸,不怕打,不要命——神必然会祝福我们的事工,也求主祝福帮助我们。
我们一起祷告:
天父上帝,我们是何等的欢喜和快乐!因为在这样一个似乎受苦、受累、冒风险的故事中,我们却看到圣灵如此幽默地使用保罗和西拉,使用他们在腓立比这个艰难的地方,建立起教会,而且这间教会又成为众教会中最得主你使用的教会。我们今天再次来到主的面前,真的不是因为人有多大的本事,而只不过是我们有一颗愿意跟随主的心,愿意紧紧跟随主,愿意把吃苦当成荣耀,把丢脸当成喜乐,把舍命当成是我们生命中报答主恩的最美渠道。但是主你有自己的美意,因为我们在世的年月与疆界都在你的手中,你若不让我们死,我们想死都死不了。你若要成就你的事情,这一切不是出于我们的计划和策略,而是出于一颗爱你、愿意为你走出去的心,愿主帮助我们今天在座的弟兄姐妹,真知道圣灵已经开启了这样宝贵的工作。中国人已经被你带到各地,我们缺乏的就是一颗真正爱主的心,真正把福音传递出去的勇气,愿主帮助我们。愿我们经历你福音的大能,愿我们经历被打、被侮辱还能欢喜快乐地赞美你。我们愿把一切的荣耀都归给你!
奉主耶稣基督宝贵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