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座谈:植堂与宣教(2022教牧论坛)

2024年05月06日
GTC

主持人:这是2022年“更美的家乡”教牧论坛第三场座谈,我是主持人程约瑟。本场座谈我们主要集中在“植堂与宣教”的议题上。非常高兴邀请到了三位年轻又有生命力的牧者,与我们一同来思想这个重要的议题。

一、植堂的原动力

主持人:我们正处在已然未然的末世国度中。对当下的教会来说,如同在黑暗当中等待光明的来到,又如同在旷野中渴望进入上帝的应许之地。当然,我们还有未尽的使命。回顾过去的十年,我们欣然看到福音神学的发展,以及福音神学在我们中间所产生的能力与果效。我们曾经希望能够建造健康的教会,因此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然而,当我们回过头看的时候发现,有时因执着于建造健康教会,我们变得过于向内关注,仅仅关心教会内部的建设,却导致我们产生了不健康的堂会中心主义,以至于把建立健康教会变成了某种偶像,失去了国度的画面。随着宗教条例的出台,信仰空间不断缩小,受逼迫的教案层出不穷,这些对我们原先所要建造健康教会的愿景,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许多弟兄姐妹心中就产生这样一个想法:“我们就关起门来做精致的牧养吧,这个时候不要谈外展,现在正是精致牧养的时刻。”在这样的处境下,请问三位牧者,植堂对我们来说为什么这么必要?你认为植堂的原动力是什么?

YXB:首先,福音是植堂的原动力。藉着福音,我们罪得赦免,今生有依靠,将来进入永远的盼望当中;不是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这是上帝在历史当中必定要成就的事。所以,为了福音的缘故,植堂是一个最好的实践。因为在教会群体当中,可以产生更好的福音见证,并且能够操练信徒成长、拓展服事异象。其次,从教会论的角度来讲,我们与基督联合,就当活出基督的样式。当教会这个群体能活出基督先知的样式——传讲真理并在真理中顺服,祭司的样式——在爱中服侍,君王的样式——治理教会和在不同的地方见证福音,这是整全的教会观。当我们处在这样一个教会当中,并不断地“植”出这样的教会,这就是持续不断地向世人彰显基督的形像,引人清晰地看见那将要到来的救赎的成全和天上的荣耀。所以,福音是植堂最基本的原动力。

WXM:对于刚才主持人说的健康教会,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我认为健康的教会,一定是一个遵行神话语的教会,而不是有一套制度。所以,不能简单的把一个建制的教会当作是健康的教会。健康的教会一定会实践大使命,因为大使命是耶稣给教会的使命。一个教会如果不实践大使命,很难说其是健康的教会。所以,我们不能说追求健康教会导致过度的向内关注,关键是你所追求的健康教会是什么——是追求建立外在的制度,还是健康教会的本质——遵行神的话语,降服在神的话语之下。这是很重要的。

关于植堂的动力,首先我要说的是,植堂不能成为偶像。换句话说,我们不是为了植堂而植堂,不应该是事工导向的。有个传道人讲到,“教会是什么”永远比“教会做什么”要优先。所以我们不能把植堂当作目的。传福音、植堂都不应该成为教会的“政治正确”。植堂的目的是为了见证神的荣耀。约翰·派博牧师曾经说过,为什么要去宣教呢?因为人不敬拜神,所以才需要宣教。因此,敬拜才应该是宣教的最终目标,植堂也是一样。敬拜是植堂的最终目标。

那么,作为一个教会,植堂的动力是什么呢?刚才希伯传道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植堂的原动力是福音。但我的视角可能有稍许不同。我认为,植堂的动力是建立在以福音为中心的教会论上。如果福音没有落实在教会论上,它就是“伪”福音,是个人主义的福音。福音是上帝所成就的工作,但它一定是指向一群人的,福音是给教会的福音。对于不信的人,福音是什么?是审判。不信的必被定罪(可16:16)。所以,以福音为中心的教会论,是我们植堂的动力。

刚才讲到“教会是什么”优先于“教会做什么”。在思考为什么要植堂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回答:上帝为什么要建立教会?我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上帝建立教会是为了祂自己的荣耀。“为要藉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这是照神从万世以前,在我们主基督耶稣里所定的旨意。”(弗3:10-11)神建立教会是为自己的荣耀,使人与神和好,又彼此在基督里和好,从而彰显神的荣耀和智慧。这也就是派博所说的,我们植堂和宣教是因为在那里神的荣耀没有被彰显。

第二,上帝建立教会是为了祂的百姓。以弗所书4:11-12说:“祂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4:11-12)不只是在北京有神的百姓,在厦门、在上海、在世界各地,甚至在非洲的原始部落,也有神的百姓。所以我们需要去传福音,带领人成为基督的门徒,在那里植堂,建立教会。

第三,上帝建立教会是为了这个堕落的世界。马太福音28:19-20,耶稣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马太福音24:14也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基督的大使命不只是给个人的,更是给教会的,个人的大使命是在教会共同体之下领受的。因为给人施洗,是教会的权利。大使命不仅是传福音,更是建立教会。教会是上帝所使用的一个核心的、首要的来彰显祂荣耀的工具。

所以,当一个教会明白圣经所启示的以神为中心的教会论,明白教会是什么,明白上帝为什么要建立教会的时候,不可能不植堂。一个健康的教会不可能不植堂。因此,我也建议一个不健康的教会先不要植堂,因为这样植堂建立的是另一个不健康的教会。

HZS:我非常同意新命传道讲的,植堂不是目的,而是福音在教会发动能力,并且教会忠于圣经的结果。换句话说,植堂是结果。在圣经中,大使命是清晰的命令,并且是给教会的。我读马太福音的时候,发现在大使命之前,在28:11-15还有一个“小使命”,而这个小使命却是一个假消息。当妇女们看到耶稣复活后,她们就跑去告诉门徒。这时,看守耶稣坟墓的几个兵丁也去向祭司长报告此事,祭司长贿赂他们,让他们撒播一个假消息:“你们要这样说:‘夜间我们睡觉的时候,祂的门徒来把祂偷去了。’”这是兵丁们从祭司长那里领受的一个使命,并且祭司长还向兵丁们承诺,他们会劝说巡抚,保证兵丁们无事。所以,兵丁们就去执行这个使命。有时,我会把自己带入兵丁的角色中,他们要去传这个假消息,实践他们的小使命,他们会发现一些有权有势的人为他们让路,因此他们就实际地在经历祭司长的权柄和能力。然而,与真正的大祭司耶稣基督相比,祭司长的权柄和能力不值一提,耶稣升天之前对门徒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太28:18)耶稣基督拥有一切的权柄,这是我们践行大使命的前提。祂应许我们,当我们去使万民作祂的门徒时,祂就与我们同在。如果说祭司长给兵丁们的承诺可以使他们去传一个假消息,并且在过程中经历到祭司长的权利;那么作为主所拯救的百姓,主的应许必定会激励我们去实践主的大使命,在过程中也必定会经历到主耶稣的同在和权能。因此,植堂的时候,我们要意识到,这不仅是一个使命,更是主的应许。我们看到在使徒行传中,使徒们靠着圣灵的能力大大作工,在各地建立教会,不断经历福音的丰富。有些教会是因着逼迫,信徒分散在各地后建立的;有些教会是因着教会领袖出现分歧,彼此分开后建立的;还有些教会是使徒们在宣教旅程中有计划地建立的。使徒们在外邦地,在犹太人的会堂,甚至在城外,勇敢地见证福音,一间间教会得以建立起来。就如约翰·派博所说,在对神的敬拜中,我们经历神的全能和丰富,这是一件很美的事情,不是责任,不是任务,而是神的奖赏。

二、植堂过程中的障碍和资源

主持人:刚刚我们谈到了植堂的原动力是福音,上帝的荣耀,敬拜,尤其何传道提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动力是权柄,即耶稣基督赐给我们传福音的权柄。这是一幅非常美的画面,教会是天国子民的共同体,拥有新人类的特质。正如耶稣在“天国的七个比喻”当中提到,天国如同面酵(太13:33),本身就具有这种发展的DNA。然而,当我们回到教会现场,看到教会现况的时候,就会发现,在我们所谈论的非常宏大、丰满的异象之下是非常骨感的现实。弟兄姐妹的软弱、罪,大量的服事,同工之间的矛盾,肢体之间的冲突,以及当下不确定的疫情和常态化的防控,共同体之间的互动越来越艰难,以至于我们常常处于一种忧郁的状态之下,那种无奈感、无助感、愤怒、悲愤无处释放,无法缓解,让我们有劲却没有地方使,就算想调整,也缓不过劲来。所以,在这样的处境中,很多人就说,“你不要跟我谈那些伟大的愿景,我牧养都还来不及呢!”当你在植堂过程中面对这些障碍的时候,你认为上帝给了你哪些资源,你又做了哪些准备来克服当下的困难呢?

WXM:对于我所牧养的教会来说,我认为最大的阻碍就是教会不健康。就如你刚才说的这些,属灵生命的乏力,世俗主义的冲击,消费主义的信仰,廉价恩典的迷惑,成功神学、实用主义的诱惑,不一而足。这是今天的教会面对的最大的危险,至少我感受到的是这样。换句话说,相比教会外面的异端和逼迫,教会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和阻碍来自教会内部。这些年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按着圣经去牧养教会,将神的话教导信徒。因为基督徒并没有真正明白神的话,没有真正认识基督,更没有在生命中高举基督,所以,他们需要听到神的话。圣经是神给我们牧养教会的最大的资源。当我们专注在神的话语上时,教会就会越来越健康,就能够真正高举基督的主权,最后在行为上见证出我们所信靠、宣讲的福音。

例如,反思我的牧会经验,造成教会不健康的原因之一是之前过早地给了救恩的确据,使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得救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悔改、重生。在信主的时候,他们并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悔改、归正。雅各书2:17说:“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如今,我们的知识很多,好像对福音的理解也很深刻,但我们是否有真正的信心呢?什么是真正的信心,什么是真正的信靠主?我们过早地对他们说:“你赶快信吧!做个决志祷告吧!你愿意接待耶稣进入你的心里吗?”那么,“接待耶稣进入你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呢?是耶稣所说的“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4:17),是彼得对那些耶路撒冷人所说的“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2:38)。那时,我们陷入了一种廉价恩典和轻信主义里,过于草率地给予救恩的确据,以至于回来再不断地宣讲福音时,他们里边已经免疫了,有了抵抗正确福音的疫苗,就会发现很多人油盐不进了。因此,我认为牧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地带领人真正的悔改,带领人真正地认识基督,然后再确认他成为教会的一员。这样,你的教会才能够真正彰显基督的荣耀。否则,大量未重生的人充斥着教会,教会是没有见证的,也没有办法牧养。

虽然他们已经注射了对抗福音的疫苗,但我们可以破掉他们的免疫,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的福音,基督到底是谁,基督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要让他们看到基督是何等的荣耀,勉励他们真正降服在基督面前,顺服祂的主权,不断被归正。在新约圣经中,保罗大部分的书信都是写给诸教会的。他在帮助这些教会归正以使其回到起初的福音,使福音的大能在教会中不断地被彰显出来。

所以,帮助教会归正的方式,第一个是讲福音,第二个是释经讲道,第三个是教会要真正地遵行神的话语,执行教会纪律。如果有人一直陷在罪中不悔改,这个时候就要去执行教会纪律。你要告诉他,你这样拒绝悔改的行为和你的认信是不一样的,使我们怀疑你的信仰。如果他无动于衷,你需要把他从教会除名。如此,神的道,神的福音,就会慢慢地真正扎根在弟兄姐妹的生命里面,扎根在教会的里面,教会便会真正高举基督的主权,向人见证福音的大能。

HZS:2019年我神学院毕业回国,2020年开始植堂,到现在是两年半的时间,可能还心存某些浪漫主义的想法,所以我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刚才提到的那些障碍,比如同工矛盾、肢体冲突、大量服事、各种不确定性等。教会不是要追求用某种方式避免这些事情发生。如果这些事情被写在圣经里,写在使徒行传和保罗书信中,这就是在告诉提阿非罗,告诉以弗所教会及其他教会的人,这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在使徒行传20章,保罗离开以弗所的时候,他不是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说:“我把教会建造好了,不仅可以抵挡外面的异端,内部也非常合一,所以我可以功成身退了。”而是说:“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徒20:29-30)所以,只要教会还在地上,就一定会面对这些问题和障碍。我们不是做避免的工作,而是让这些问题把我们逼回圣经里,去看圣经如何回应这些问题。

在我们这间教会,有将近十个人是我原本在美国教会的弟兄姐妹,他们在找工作之前先跟着教会回到上海。这本身是一个祝福,但现在又变成了一个危机,我们遭遇了类似哥林多教会中的结党问题。那么,我是后悔把他们带回来了,还是看到我们正在经历每个教会都会碰到的问题,从而用福音来面对和解决?如果我选择后者,就不会惧怕教会里面的这些问题。我们要做的是,让保罗陪着我们去面对教会当中所有的问题,并效法保罗将教会交托上帝和祂恩惠的道(徒20:32)。

最近,我们在预备植堂,因此遇到了植堂时最容易碰到的问题——缺乏同工。当我们面对挑战的时候,我们需要问自己:什么是上帝的应许?什么是我们的能力?我们是相信自己的能力,还是相信上帝的应许?我们是关注所见的环境,还是上帝的应许?刚才新命传道讲到以弗所书4章,上帝建立教会的目的是为了要成全圣徒。保罗在讲到“成全圣徒”之前,他说的是什么?他说,耶稣基督升上高天,掳掠了仇敌,将各样的赏赐赏给人(弗4:8)。保罗是基于耶稣的升天做了后面的教导。耶稣基督的位格和工作是所有一切的基础,这就是福音。在使徒行传1:8,主耶稣应许要赐下圣灵,使祂的百姓得着在全地见证福音的能力;以弗所书4:11说,上帝把各样的恩赐赏给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和教师。所以,哪怕我们现在很缺工人,我还是告诉弟兄姐妹,因为相信耶稣的得胜,相信这是一间真教会,上帝一定会赐下有恩赐的人来建立教会,这是上帝给我们的应许。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忠心牧养,求上帝将适合的、有恩赐的人显明出来。

如果教会因人数增长而带来了混乱,我们是无措地说:“哎呀,人太多了,怎么办?”还是说,我们可以参照使徒行传6章中耶路撒冷教会的做法,他们看到教会因门徒增多而忽略了怜悯事工后,就开始寻找那些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将他们立为执事。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那些上帝应许赐给教会的人找出来,而刚才提到的那些困难也就变成了机会。

YXB:我认为,在内忧外患的处境中,能促进植堂的资源是逼迫。像眼下这种糟糕的环境,就是我们最好的资源。当今世界上有很多很好、很舒适的地方,那里的教会有各样的资源,但实际上他们很容易将神学系派化,寻求稀奇的道理。然而,神赐给中国教会的资源,是藉着逼迫而持守的纯正的福音。因此,那些在逼迫中谦卑依靠主的教会,他们拥有植堂中最重要的资源。从这个角度看,逼迫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资源。对于中国教会来讲,透过逼迫可以显露出我们的罪,无论是软弱、害怕、灰心、忧虑,都会被显明出来,而这是神医治我们的第一步。以此让我们警惕,我们对十字架的认识不是叶公好龙式的——讲十字架的道理,却不走十字架的道路。那些面对逼迫表现勇敢的教会,他们已经在福音里面显露了自己的自义和苦毒,因而可以真实地谦卑下来,不再靠着自己的血气,而是全然投靠主。但是,那些依靠领袖的决策力,以商业模式运作的教会,实际上就错失了这些资源,他们是倚靠势力、倚靠才能而不是倚靠神的大能。唯有在患难中,在逼迫中,才会逼着教会去祷告、去依靠神,这其实是教会被炼净、拥有真正的生命力去植堂的关键点。

教会遭逼迫也显露出这个世代的罪。这个世代很不公义,各样的问题越来越多,发生很多可怕的事,所以人心就会渴望公义。这时,勇敢的教会就会很有吸引力。上个礼拜我们在海边聚会,遇到一个弟兄,他说他在我们这个系统信主,听说我们教会在受逼迫,就非常兴奋,想要加入我们教会。他说到他这么做的原因,这个世界很黑暗,令人很绝望,而我们教会在面对逼迫时的见证,让他觉得这个信仰是真的。他也很认可我们在做基督教教育,因为他本身也很关注教育,他认为现在的公立教育问题很大,是洗脑的红色文化。所以,上帝有时候通过患难逼迫使教会显出不一样的见证,反倒产生一种长久的吸引力。当各方面的环境越来越差,大家越来越冷漠、只顾自己的时候,教会中爱的群体就越有吸引力,世人在没有盼望的时候,看见一群人很喜乐、很平安、很勇敢,这本身就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在逼迫当中,我们的属灵生命力就得到磨练和彰显。我们不是靠自己站立得住,而是在耶稣基督面前悔改,与祂同钉十字架,信靠祂,不断经历祂死而复活的福音。在这个过程中,死和复活是极其真实的。我们不再把盼望寄托于完善的社会制度、开明的政府,而是我们的生命要在基督里经历死和复活。在这个已经没办法公开地、策略性地传福音的世代当中,透过外在的逼迫,吸引人来问我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彼前3:15),这可能是我们最大的资源。

福音神学也是植堂的重要资源。像我们这种传统教会,一提到植堂,他们就觉得是在分裂教会。即使现在被逼着分开,他们还要极力维持形式上的合一。那么,我们的教会为什么不一样?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向信徒传递一个理念:植堂是对大使命最好的实践。所以,大家很自然地就觉得植堂很重要。如果你不是一直在通过福音神学宣讲植堂策略的话,你就很难植堂。

家庭教会的历史也是我们的资源。那时他们被逼着分散,并形成家庭教会运动。但是他们太过灵活了,基本上认为个人就是教会了。然而,他们的灵活可以给我们一个思考的方向。作为改革宗教会,我们有时太容易以体制性的方式去回应,这是一个方向和真理上的目标,所以也需要灵活一点,但不要灵活到变成散沙。我认为,在当下的处境中,把改革宗教会的传统和家庭教会的传统进行结合,去寻求上帝给我们的一些特别的带领。

每个地方经历的逼迫不太一样,生存的空间也不太一样,所以紧紧跟着上帝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的带领,然后去回应,可能是更好的,这也是神给我们的一些资源。

三、植堂的策略与方法

主持人:谢谢三位牧者从不同的视角帮我们有更多的看见,神赐给教会的资源是丰富的。此刻,我想到马太福音28:19-20,耶稣基督在颁布完大使命后,应许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言下之意,我们在践行大使命的过程中,最大的资源就是基督与我们同在。教会在这个世界上,最大、最核心的竞争力不是我们拥有雄厚的财力和人力,而是基督与我们同在。基督藉着圣灵与我们同在,也藉着各样蒙恩的途径,如祷告、圣道,藉着带领我们走十字架的道路等方式,让我们体验到祂的资源是多么丰富。刚刚希伯传道提到了逼迫本身也是一种很美的资源,这让我想起传统家庭教会的长辈们经常会说的一句话:“苦难是上帝化了妆的祝福。”患难原是美事,藉着逼迫,教会不得不去深思:教会的本质是什么。刚刚我们是从宏观、理念的层面,去思考教会为什么要植堂以及神给我们的资源。接下来,请各位分享一下,关于植堂我们有哪些针对性的策略与方法,可以提前做一些准备,以至能够有备而无患。

HZS:两年半前,也就是2020年2月份,我们在疫情当中开始植堂。那时,我们的植堂不是从小组开始,因为原本参加我们植堂预备小组的很多人都留在了老家,不来上海了。所以,这个堂点就是我一个人在讲道。直到十个月之后,我们才有了小组,但台下所有的人都戴着口罩,互相不认识。这真的就是“个人性的植堂”——是一个植堂者的植堂。我毫不回避这个事实。在植堂的过程中,我几乎做了所有的事情,一年50周的讲道。当我们计划第二次植堂的时候,就有人来问,你是怎么计划安排的?因为有人就是冲着这个植堂者来的。艰难的地方在于,如何把第一次的植堂——植堂者的职堂,变成持续的教会的植堂。这是一个难处。诚实地说,我要面对自己的骄傲,我会觉得自己能做很多事情,但如果忠于圣经的话,我就必须时刻在训练门徒。如此,我有一天才能像保罗对以弗所教会那样说,我要走了,如果我不走,你们就不会碰到里面的问题,也不会面对外面的难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早地在讲台上去教导如何藉着植堂实践大使命。就像刚才希伯传道所说的,逼迫是神给中国家庭教会的一个恩典,让我们有紧迫的末世感,关注神的国在地上的拓展。

迄今,我们植堂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从“一个植堂者建立教会”慢慢地变成“教会建立教会”,这和保罗当时遇到的挑战一样。保罗是怎么处理的呢?在哥林多教会,他不给人施洗,而是让其他牧者有更多服事的机会。因此,我时常提醒自己,要退后,让更多的同工能够站到前面,无论是从讲台,还是为了让同工能够承担责任而付上一些代价。我不止一次地告诉会众,如果这间教会每周都是我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讲道,十年讲了500篇道之后,这间教会就死了。有一些讲道,如果我讲是85分,其他人讲是75分,但那依旧是神的道,并且可以藉着会众的服事,让那些弟兄们得到更好地成长。慢慢地,就会从植堂者的植堂变成了教会的植堂。无论是在讲台上还是在日常的事工中,我都在告诉大家,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群体性事工。所以,当我们教会正式宣布要植堂的时候,有一些人就说不意外。虽然他们在情感上会有不舍,但从理性和神学上,他们知道植堂是正确的。我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想着上海这座城市中尚未归主的2000万人,通过讲台及其他方式预备教会实践大使命。

YXB:处境不一样,策略和方法也各有不同。如果看以前长辈们建立教会的经历,我们会发现,如今的植堂模式已与那时大相径庭。

比如70年代末,我的姑姑和我的父亲从监狱出来后不久,就开始去参加小型的晚间聚会。当时,全国各地的教会都在复兴,神开始了祂的工作,很多聚会小组如雨后春笋般被建立起来。于是,我姑姑就去拜访当地这些小组并把他们整合起来,变成一个大的主日崇拜。之后,就开始了正式的主日早晨的聚会。那时是1977年,这样的行动还是很危险的,但是神带领她做了勇敢的突破,后来形成了一个两三百人规模的教会。接着,她又开始做神学训练,培养年轻人,使植堂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当时教会因为受逼迫非常严重,所以每到50人就要分一个堂点,但那时候是圣灵工作的时候,所以拓展得速度很快。另外,因为那时家庭教会的神学训练普遍不够,所以这种统一进行训练的架构就显得很重要。后来,福建这边的教会就变得比较独立了。

我讲这个例子是想说,在如今这样的逼迫之下,我们的处境有了很大的不同,真的需要靠着祷告来推动植堂。不是说我们已经学了“福音DNA”的课程,就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植堂。就我们教会而言,之前我们也是按照这个方式,但是后来遇到了逼迫,一下子就植了六个堂出来。所以,不能说哪种方式就是最好的,因着处境不同,植堂策略也会不同。比如在美国,有一些牧者可能因着去探访和牧养一些群体,便吸引一些流离的羊来,由此就产生了一间教会。在中国,家庭教会的口碑和名声很重要,因为中国人注重关系,如果别人信任你的教会,他就会介绍人过来,你去传福音也会有人愿意进来。这就是我们的处境。如果你一定要坚持从零开始开荒、布道,不一定很符合现在城市植堂的方式。我的植堂策略是,首先注重培育弟兄姐妹的生命,操练他们更多的祷告,与神亲近,让他们去经历以前虽然有很好的资源和策略却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以使我们的教会慢慢变成祷告的教会,这个是非常需要的。然后,再根据处境的不同有策略地推动植堂事工。

在植堂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格外需要留意的方面,就是我们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如何面对恶者的攻击。我们要面对的不只是当权者的逼迫,更是背后的属灵势力。圣经中对于属灵争战勉励教会要善用蒙恩管道,比如说不可停止聚会,要常常祷告,持守真理的道,保守自己常在基督里等。刚才新命传道也提到,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当权者,不是逼迫教会的那群人,而是其背后的撒但,以及我们自己生命当中的罪。如果我们不继续传福音,不继续训练门徒,实际上我们就没有学会这个功课,也不能为复兴去预备人才。所以,像读经、祷告、门徒训练、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培训新一代传道人并呼召他们出来服事,这些事是不可少的。这些年,外在、内在的争战倒逼着我们去做这些更加重要且基本的事情,结果使我们自己得了很多的益处。

主持人:刚才希伯传道分享的时候,其实在我内心中也激起了一种共鸣。温州教会和厦门教会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在文革期间,我们的长辈们都是凌晨三四点钟起来聚会,弟兄与弟兄,姐妹与姐妹,教会与教会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络。他们那一代人真的很简单,就是传福音,带领人信耶稣,人就这样多起来,建立了一个一个的聚会点,然后联合成一个教会。那时候,我们的长辈们常常说,风随着意思吹,圣灵的工作也是如此。所以教会就这样很奇妙地建立起来。我们知道,处境和环境在发生变化,过去的一代倚靠圣灵做了美好的工作。那么,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当中,我们与他们有共性的地方是什么?就是依靠圣灵,广传福音。但是比起上一代,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地有策略性的思考。因此,依靠圣灵的工作,并加上我们这一代做的一些思考和策略,双管齐下对教会实践大使命必定有很好的果效。

WXM:我很认同希伯传道和之是传道的分享。在今天这个时代植堂,策略或者框架,可能因着每个教会不一样的处境,上帝会有一些不同的带领。我想补充一个视角,从教会历史的角度有两个观察。

第一个观察是,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在中国教会历史上,近代有三次对中国教会大的逼迫或大的冲击。第一次是义和团运动,那是非常大的冲击。第二次是非基督教运动,影响至今还在,今年是“非基运动”100周年。第三次是文革,从1949年之后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基本上都处在这个阶段。我们从历史上来看,在这些阶段里,教会都在面对一个很严峻的被炼净的过程,上帝有祂的心意。我认为,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这三个时间段进行对比,可能不完全一样,但也有一些可比性。我们现今所处的这阶段,我个人认为还会持续10—15年,甚至更久。

第二个观察是,在我们上一个相同的教会逼迫期,上帝的工作是什么?上帝对当时的教会的心意是什么?我认为上帝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祂要藉着一个一个忠心的仆人,忠心地坚守信仰来见证福音,见证祂的荣耀。所以在上一个阶段,我们听到的是什么?“王明道反革命集团”、“倪柝声反革命集团”……我们听到的都是一个一个名字。这些人被释放以后,上帝藉着他们去建立中国家庭教会的根基,成为一个一个灯塔。但是从2010年前后到现在,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我们听到的是一个一个教会:守望教会、秋雨圣约教会……我们听到的不再是个人的名字。虽然也有像王怡牧师、天明牧师,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教会群体性的见证。我认为这是上帝的带领,就是藉着一个一个被有形有体地建立的教会来彰显祂的名。无论是藉着逼迫,还是广传福音、植堂,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服事,教会来见证神的荣耀。

2020年,为了教会健康的缘故,我们开始植堂。当时,我们有两个聚会点,两堂礼拜,分别在上午和下午。然而,虽然是一个教会,但上午堂的人跟下午的堂人基本上见不到面。而在圣经中有很多关于教会共同体之间“彼此”的教导,比如你们要彼此督责、彼此劝勉、彼此相爱等。可是,大家面都见不到,如何实现这些“彼此”呢?所以我们决定,要按照圣经来实践上帝的话语,要使教会更加健康。那个时候,刚好也有新的传道人兴起,有能力去做这件事情。所以我就带了一些人出来建立教会。同年,我们也差派了另一个弟兄去北京周边的一个城市植堂。但他是一种拓荒式的植堂,有点像之是传道之前的植堂方式,一个人包揽了教会的所有事工,这是另一种不同的植堂方式。当然,植堂有很多种方式或模式,可以是个人性的开拓,传福音建立一个新教会;或者像之是传道现在做的,差派一个团队出去植堂;也或者像我之前那样,带领一个团队出去,建立一个新的教会;甚至我也见过这样的,某个教会可能不是那么健康有活力,他们就邀请另外一个教会来帮助他们,另外那个教会就差派一些人过去,帮助他们慢慢地活泼起来,在福音里面再一次被更新,之后帮助他们的那些人可能会离开,或者有些人留下来,有些人回到原教会,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植堂。但是,我认为一个核心的、主流的植堂方式,就是上帝带领更多的教会,成为健康的、成熟的、有生育的能力的教会,来孵化、建立一个一个健康的教会。无论怎么样,很重要的一点是,教会要按照圣经来生活、治理,按照圣经活出福音,一个群体的见证是非常重要的。

四、植堂的经验

主持人:无论是个体性的拓荒型植堂,还是团队性的母子会植堂,在不同的处境当中,上帝会使用不同的策略,其目的就是使教会能够生出教会,这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最后,请三位牧者从自身植堂的经历中,分享一些植堂经验,比如,教会什么时候该植堂了,从哪里开始着手,等等。

HZS:关于教会植堂的时机,我举一个小例子。比如,教会当中有一对弟兄姐妹正在谈恋爱,如果有一天,那对弟兄姐妹在教会当众宣布要结婚了,这时大家都在说:你们这么急干嘛?那说明他们可能跑得太快了。如果他们一直谈恋爱,谈了两三年,可能就会有关心他们的弟兄姐妹或传道人说,你们还在等什么?如果有一天那个弟兄偷偷地对一些人说,我准备今天晚上求婚,这时,有人说“太好了”,有人说“我觉得你早就应该这么做了”,还有人给建议应该做哪些预备,那么,我们都会认为这个时间点到了。所以,教会到底怎么植堂?什么时候植堂?提摩太·凯勒说过,植堂永远不是复制一间已经有的教会,因为教会是一个生命体。为什么我举这个结婚的例子?其实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植堂文化。首先我们要不断地教导、牧养信徒,接下来教会的成长必定会带来植堂。就像在教会里面谈恋爱,必定是为了进入婚姻。在教会群体的确认下,当我们说准备植堂的时候,如果绝大多数人说我们太快了,那可能真的太快了。如果两年三年内,我们一直在教导教会的目的就是实践大使命,教会生养教会,出现一些人说,我们还在等什么?那么,此时植堂的时机可能成熟了。所以,当我们在成员大会上先“吹风”,说我们会在下一个阶段植堂,虽然还没有投票,但这时候会众当中有人说“太好了”,有人说“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有人说“我想跟你聊一聊,我们家庭在考虑”,那么,我就知道这是一个好时候,因此,我们需要尽快去夯实我们的植堂神学,有点类似于恩典城市的“福音DNA”。然后,我们这一群人慢慢地去想,我们应该怎样一步一步地去落实。这就是我们现在实践植堂的方式。

WXM:我刚才讲了我们在2020年植堂的原因,是希望我们的教会按照神的话去生活、治理。如果我们要求弟兄姐妹按照神的话生活,但是我们的教会却没有按照神的话去治理和生活,作为教会共同体,我们这样的命令和教导是无力的、虚伪的。所以,当时我们植堂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我们期望整个共同体按照神的话语生活。第二个原因,因为逼迫和疫情,我们没有办法租一个很大的场地。我们的植堂是怎么开始的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植堂,植堂不是建立一个新的聚会点。当然,我不是说不能建立聚会点。广义上来说,你也可以把它叫做植堂。但是我认为,今天上帝在这个时代带领我们植堂,是建立一个新的教会,这也是恩典城市孵化器的课程一直以来格外强调和教导的。其次,我们需要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教会。什么是健康的教会?我认为一个健康的教会就是以福音为根基,以神的话为中心,在各个方面都高举基督,信心透过行为表达出来。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植堂之前,我一直在做的有三件事:第一件事情,明白福音。我自己需要去明白福音,我自己需要有正确的福音、归信教义、圣经神学。第二件事,教导福音。不只是我作为牧者自己明白,整个群体也需要明白福音,要去释经讲道,门徒训练,使福音扎根在教会里面。第三件事,实践福音。按照神的话、按照福音治理教会,牧养信徒,使我们的教会生活,包括个人生活都是扎根在神的话上面。当你不断地建立教会的时候,越来也多的人就被福音得着了。神的话语是有大能的,神的话会挑旺一个人,不是你去推动他,也不是你去培养一个事工需要的人,而是神自己兴起一个个敬虔爱主的人。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在合适的时候,你要去评估环境,评估教会的能力、资源等各个方面,然后去植堂。

我认为,植堂很重要的因素,是需要有清楚福音,教导福音,并活在福音中的领袖。植堂需要放下舒适的环境,率先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植堂者也需要兴起、陪伴领袖,督导他们,支持他们,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过程。然后,让他们明白如何牧养教会,帮助他们看到神的话在教会里面慢慢地长大,从种子到出芽到开花到结果。

YXB:其实我们三个人的教会形态都不太一样。之是传道是开荒,开始一个城市的教会;新命传道是在“健康教会”这样成熟的门训体制下在做植堂;我是传统的家庭教会,我开始接触福音神学的时候,实际上只想更新一下自己的神学,后来是想更新一下同工的神学,再后来就想更新一下会众的神学,但更新到一个地步,就发现接下来要植堂。因为“福音DNA”很自然的结果就是要植堂。所以学了几年之后,就想着应该推动植堂。但也不是全时间的工人出去植堂,反倒是一些热心的弟兄姐妹开始去植堂。这时候,第一次植堂就很重要。因为第一次植堂比较艰难,同工还没预备好,也没有清晰的植堂概念,所以就会提出很多疑问。实际上,植堂是一种信心的工作,这些疑问我也解答不了,因为我也没有植堂的经验,但知道应该走这一条路。中国人的务实主义肯定会觉得这样不妥,所以植第一个堂的时候是经过很多反对的,但第一个植出来以后,后面的就很容易了。在大概六年的时间内,我们很自然地一个一个地植了六个堂。后来,到了2019年,开始遭遇逼迫,紧接着又来了疫情,因此我们把原来的母会分成六个堂。因为我们积累很多传道人,所以植堂很顺利。

我很感谢逼迫,如果不遇到逼迫,大家都觉得待在巡司顶教会很好,以前有我姑姑、我父亲,在大树底下好乘凉。现在是需要他们起来服事的时候了。有些同工还跟我讲:“希伯,我适合做搭配的工作,真不适合出去植堂。”但也没有办法,遇到这些事情,我们就在一起讨论,因着有圣灵的带领,很快观念就达成一致了。当大家一致的时候,都很开心。接下来很多问题也都解决了,比如人数问题、场地问题、理念问题,等等。这时大家就很感恩,也很有服事的力量。现在,大概每隔半年,那些新植的堂会邀请我去他们那里讲一次道。因为他们要培养自己堂会的人讲道,所以我能去讲道的机会也不多,但是我蛮享受这个过程。每次我去讲道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有新的同工起来服事,教会里有很多新的面孔,这是一个很经历神的过程。一个新的植堂,照它从不成熟到成熟,我们设定是一年半的时间。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起伏,有人会软弱,有人会跑来跑去,有人会跟母会对比。所以,这就要求所有的植堂者,不单是我这个母会的领袖,都要有国度胸怀,允许他们流动,允许出现问题,母会要给他们善后。

我也要常常面对自己很想掌权的欲望,想在事工中作王,这是很大的试探,所以植堂是我的生命脱离私欲,与众人同心经历神的一个过程。以国度的胸怀处理教会中的各种问题和分歧,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就像我们以前的老同工,有人喜欢亚米念,他辩不过你,但他就是这样固执,你也没办法,只能任他执拗。在植堂之后,特别我们这种传统家庭教会的植堂,更需要心胸宽广,要在真理中极力地维持教会间的关系和合一。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跟你走得长远,即便是同一个区会的教会所走的路,也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是在神的国里,这种心胸我们是要有的。

在我们植堂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积累了很多全时间的传道人。我刚开始在教会服事,还没接触“福音DNA”之前,发现如果没有服事的空间,传道人越多,内耗就越大,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我们这边一些较大的福音派教会就会说,一个教会只需要一个传道人,其他都做行政同工就可以了。如果诗班的人不够,就多开几个诗班,分散一下大家的精力。实际上,这样的教会完全没有植堂的异象,是没有活力的。现在,我们虽然植出来很多堂,但是神也把人数加给我们。我记得以前有人到我们教会,看到我们教会有七八个全时间的同工,就说,你们要这么多传道人做什么,一个教会不需要这么多工人。但是,后来逼迫一发生,马上就看到优势了。所以,植堂的关键点就是预备工人。因此,神学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在我们这个群体中没有神学院,我们就要想办法做这个事情,因为这是一个国度性的事工。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建神学院,或是建门训系统;无论是跨教会整合教育资源,或是单间教会进行工人训练,我们都会经历神的工作,祂会赐下资源,赐下同工。我深深地感受到,以前长辈们跟我讲的那些奇妙的经历,我现在突然开始经历到了一些。我才发现,原来他们所说的“等候神”是这个意思;他们跟神的关系,他们所经历的那种复兴,是这样的;他们主张凡事要祷告,原来是这样重要。就是在这个过程,我开始对这些事情有一点察觉。

推动植堂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建立看重福音的教会文化。刚才新命传道也讲到这一点。整个教会呈现出一种健康的、以福音为中心的氛围和文化,虽然会遭遇逼迫,被冲击,但是有盼望,喜乐,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弟兄姐妹谈起来,彼此的心是火热的。这样的时候,你根本就不需要大张旗鼓地推动传福音,人家看到你们这种群体相爱的样式,就很想就加入你们。使徒时期的教会就是这样,传讲神的道、行善、照顾孤儿寡妇、帮助穷人,有很美好的群体性见证。所以,当“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神”时,他们就“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徒2:46-47)所以,我们要向神祈求,求神把那种福音的喜乐、福音的勇敢、福音的谦卑赐给我们,很自然地,我们的群体就会增加,我们就可以培训一些人,我们就可以植堂。

主持人:怎样植堂?方法也好,计划也好,虽然都很有必要,但最终离不开人,人在上帝的眼中看为是最重要的。然而,我们却常常看重我们做什么,岂不知上帝看重我们就是祂的工作。所以,一个被福音所塑造、所驱动的领袖是开展植堂很大的力量。那么,怎样培养人成为领袖呢?就是通过神学教育和门徒训练,我们预备人才。这样,我们就会在时机来到的时候,有条不紊地植堂,建立教会。

感谢三位牧者宝贵的分享。植堂是源于福音的本身,也是回应上帝的国度。因为上帝的国度进入这个世界,神在地上的事业就是宣教。上帝给我们最强有力的支援——基督的同在,藉着圣灵内住在教会,通过蒙恩的途径,使我们能够在这样一个世代当中,使用上帝给我们的资源,实践主的大使命,进行策略性的植堂。莱特说,上帝是宣教的上帝,植堂是回应上帝的国度,而这就是国度与国度之间的争战,上帝的国度与黑暗的国度之间的争战。因此,我们需要依靠圣灵,藉着主的圣道,在今天这个世代里面继续奔跑,为主打那美好的仗。

愿上帝在祂的教会当中得着荣耀,也使在旷野中的教会继续向着标杆直跑。让我们一同迎接基督荣耀的再临。荣耀归给上帝!

作者头像
GTC

我們分享基督的愛,更新城市,使上帝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