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异象

福音的国度,恩典的城市

事工的神学异象

这不是一份我们信仰教义的大纲(参看信仰告白),而是关于我们意图怎样以忠于圣经和神学认信,来推展基督教事工和与我们的文化互动的声明。

1.我们应如何回应真理的文化危机呢?(知识论的问题)

自从启蒙运动的开始,数百年来广泛地认同真理(能以言词真实地表达真相)是的确存在和可知的。人们相信单靠自己的理性是能够客观地知道真理的。最近,后现代主义提出对这套假设的批判,主张在寻求知识时,我们实际上并不是客观的,而是透过我们的个人经验、兴趣、情感、文化偏见、语言限制和有关系的社群来解释资料。后现代主义告诉我们,声称有客观性是傲慢的,而且这样会无可避免地导致社群之间的冲突,因为它们对真相何在都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说,这些认为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傲慢正是导致了现代许多不公义和战争的部分原因。然而,后现代主义的反应亦有另一方面的危机:它最尖锐的声音,就是坚持要以一种更谦虚的“容忍”来包容不同的主观多元主义,以取代客观真理的声称。然而,这种多元主义经常会陷入泥潭中,而无法容许任何“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的坚固根基。这样的观点,只是一个以主观塑造真理的阵营,却不能容纳与真相一致的真理。我们如何回应这个真理的文化危机呢?

(1)我们肯定真理是与真相一致的。我们相信那曾向使徒和先知默示的圣灵,也住在我们里面,以致我们这按着上帝的形象被造的人,能够接受和明白上帝所启示的圣经,并能掌握圣经的真理是与真相一致的。圣经的陈述是真实的,因为这都是上帝的话语,并且是与真相一致的,即使我们对这些真理的知识(甚至我们向别人证实的能力)是不完整的。启蒙运动相信有透彻的客观知识,将人自己的理性变成为偶像。但后现代主义否定了有纯客观知识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与客观真相一致的真理就不存在了,虽然我们在认识真理时仍带着主观的因素。

(2)我们肯定真理是由圣经传达的。我们相信圣经中充满着真理的命题,圣经所有的陈述都是完全真实、具有绝对的权威。但圣经的真理是不能全然地以一系列的命题来表达。它包括有不同种类的叙事、隐喻和诗歌等文体,它们不能全然地化为教义命题,但却能仍旧向我们传达上帝的旨意和意念,使我们变成祂的样式。上帝的话语就其本质和特性而言,是祂给我们位格性的启示。

(3)我们肯定真理是与面向上帝的生活一致的。真理不单是在理论上一致,亦是一个圣约的关系。圣经的启示不单为人所知,更是要活出来的(申29:29)。圣经的目的是要在我们里面产生智慧,来活出一个完全顺服上帝的真理的生命。故此,真理就是透过圣经和圣灵为媒介,使我们整个生活能与上帝的心、话语和行动一致。若消除了圣经真理命题的本质,将会严重地削弱我们持守、保卫和解释福音的能力。但若只是以命题来讲论真理,亦会削弱我们对道成肉身的圣子是道路、真理和生命的认知,并会限制叙事和故事的传达能力,及其弱化真正活出与上帝一致的真理重要性。

(4)这真理的异象如何塑造我们?1)我们采取一种“谦和”的真理一致论,与一些老一辈福音派主义相比,较少注重优胜的态度。但我们亦拒绝一种视真理为某一特定信仰群体内部的自圆其说的看法。故此,我们希望以适当的谦卑来保持“唯独圣经”的原则。2)虽然真理是命题式的,这真理不单要相信,也要被接受为用作敬拜和智慧的实践。这种平衡,塑造我们对门徒训练和讲道的理解。我们想鼓励人对纯正教义的热衷,但我们知道基督徒的成长不单是理念的传递。基督徒的成长只能发生在当整个生命在群体里的实践而被塑造——包括祷告、洗礼、圣餐、团契、和宣讲上帝话语的事工。3)我们对上帝真理的理论知识,纵使准确亦不会完全,然而我们有把握圣经所告诉我们的是确实的(路1:4)。我们是透过圣灵的能力,以充足的信心和确据接受福音的话语(帖前1:5)。

2.我们应如何读圣经?(释经的问题)

(1)“连贯”整本圣经的读法。首尾连贯地读整本圣经,就是辨明圣经唯一基本的写作主线是上帝的拯救故事(如路加福音24:44),并且圣经中的主题(如立约、王权、圣殿等)都贯穿每个历史阶段和正典的每个部份,以耶稣基督为高峰。从这角度看,福音就是创造、堕落、拯救、和好。它提出拯救的目的,亦即重新的创造。正如我们在信仰告白-1所认信的:上帝护佑达成祂至善的永恒旨意,为自己救赎一群子民和修复已堕落的创造,使之回到荣耀里,使祂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

(2)“横跨”整本圣经的读法。主题横跨地读整本圣经,就是收集它的宣告、召唤、应许和真理的宣称,将这些思想分类(如上帝论、基督论、末世论等),并且将它所教导的,撮要地达至一致的理解(如路加福音24:46-47)。从这角度看,福音就是上帝、罪、基督、信心。它提出拯救的途径,亦即基督代赎之工和我们以信心接受的责任。正如我们在信仰告白-7所认信的:耶稣基督成为我们的立约代表和代替者,以至我们在祂里面成为上帝的义。

(3)这样的读经法如何塑造我们?1)今天许多人(但不是所有的人)以第一种为主要的读经方法——即首尾连贯整本圣经的读法——较多集中在罪和拯救的团体意义方面。十字架主要被看为是牺牲的服务和胜过世间力量的榜样,而不是为我们罪孽的代替和挽回。讽刺地,这种方式可以变成非常的律法主义。原本应该叫人透过恩典的信息来得到个人的改变,却变成了叫人加入基督徒的群体和王国的计划去解放这世界。这样的重点是以基督教作为生活的方式,而失去了以个人信心来接受在基督里被赎的身份。这种不平衡,导致缺少着重有力的传福音和辩道、释经讲道和对重生新生命改变的标记和重要性。2)另一方面,老一辈福音派主义(虽然不是所有的)倾向于主题横跨地读整本圣经。结果它是更加个人主义,几乎只是集中在个人的改变和安全通往天堂之路。并且,它的讲道虽然是释经的,但有时却忽略了强调圣经所有的主题如何在基督和祂的工作里达至高峰,却只强调一些伦理守则。这种不平衡,亦导致很少着重为贫穷和受压迫的人伸张正义与慈惠工作的重要性,也甚少在艺术和商业等文化的创作上荣耀上帝。3)我们不相信这两个读经方式是互相矛盾的,虽然今天有许多人令到它们互相反对。相反地,我们相信两者对掌握圣经福音的意思是最佳的配合。福音就是宣告透过耶稣基督的受死和复活,上帝以祂的恩典与人和好,并以祂的荣耀和为着祂的荣耀更新整个世界。

3.我们应如何与周围的文化相处?(处境的问题)

(1)透过抗衡文化:我们要成为不单支持每个基督徒与上帝同行、更要藉上帝的话和圣灵模造他们成为另类社群的教会。

(2)为共同的益处:若教会只是抗衡主流文化的价值是不足够的,我们必须是为了共同的益处而抗衡文化。我们盼望能在周围的文化中显明的分别出来,同时亦因这分别的身份,舍己服侍邻舍甚至敌人,致力于人类现今和永恒的兴盛。故此,我们不以集体的崇拜为与外界的主要接触点,却期望以言语和行动去爱邻舍,在争取和平、安全和福祉时与他们接触。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将会是世上的“盐”和“光”(维持和改善生活条件,以我们的生活模式向世界表达上帝的荣耀。太5:13-16)。正如昔日被掳的犹太人,蒙召去爱和为巴比伦求平安(耶29:7),基督徒今日也是在世界“在被掳”寄居的上帝子民(彼前1:1,雅1:1)。上帝子民应该在他们地上的城市里作最好的市民(耶29:4-7)。然而,我们对于在文化上的影响不会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因为我们知道当我们跟随那位为敌人舍弃生命的主去影响社会时,我们将受到逼迫(彼前2:12)。

(3)与文化这样的关系将如何模造我们:1)我们相信基督教真理原则的应用,需要正确地对个别的文化有适当的处境化。没有任何基督教真理原则的应用是非历史性和非处境性的,但我们永不愿意受文化的影响而在福音的真理上妥协。怎样保持平衡呢?2)答案是我们不能将福音抽象地处境化,停留于思考的层面。如果教会是为人类短暂和永恒的好处而抗衡文化,它就会保卫自己对抗抽离文化的律法主义和过份包容文化的妥协。若我们寻求服侍而不是权力,我们就会对文化产生显著的影响;但若我们所寻求的是直接的权力和对社会的操控,我们将讽刺地仿效了那些我们想改变的财富、地位和权力的偶像。3)福音本身持有合宜处境化的关键。如果我们过分处境化,则表示过分想得到文化的接纳,对福音缺乏信心。若我们不够处境化,则表示我们是过于想被困在自己的次文化中,缺乏福音的谦卑和对邻舍的爱。

4.福音有何独特之处呢?(福音驱动的生命)

这福音独特地以谦卑与盼望、温柔和勇敢来充满基督徒。圣经的福音与传统的宗教及世俗主义有明显的分别。宗教的运作原则是:“因为我顺从,所以被接纳”,但福音的原则是:“我因基督而被接纳,所以我顺服”。因此,福音与“非宗教”和“宗教”都不同。“非宗教”是你无需上帝的律法,或“宗教”是透过守律法来赚取拯救,以寻求成为自己的“主宰和救主”。

非宗教和世俗主义,偏向鼓吹自励、不愿受批判和强调“自尊”。宗教和道德主义,则令人受压在不可能持守的道德标准之下。相反地,福音使我们谦卑,同时得到肯定,因为每一个在基督里的人,都既是称义的、又是罪人。我们的虚假和罪远比我们自己所能相信的更多,但同时我们得到的爱和接纳亦远比我们所能盼望的更多。

世俗主义偏向令人自私和个人化。宗教和道德,一般亦偏向与其他群体分隔和自义(因为他们以为是靠自己的成功赚取拯救的)。但恩典的福音是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这人当我们还是祂的仇敌时就为我们死。福音除去我们的自义和自私,并且将信靠福音的人转往服侍人,为着所有人(特别是贫乏的)世上的福祉和他们灵魂永恒的拯救。基督感动我们去服侍他人,不因他们是值得这样对待,只因基督服侍了我们(可10:45)。

世俗主义和宗教,令人因惧怕(后果)和骄傲(自我扩张的欲念)而遵守行为的规范。福音推动人过圣洁的生活和事奉,乃是出于感恩的喜乐和在上帝里面荣耀的爱。

5.什么是以福音为中心的事工?(福音塑造的事工)

事工具备以下特点:

(1)满有能力的集体崇拜:福音将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从敌意或奴役的顺从转为亲密和喜乐。因此,以福音为中心的事工,主要的动力是敬拜和恳切的祈祷。在集体崇拜中,上帝的子民接受到一种特别生命更新的视野,就是看到上帝的尊贵和荣美,然后以上帝配得的敬拜献给上帝。集体崇拜的核心是上帝话语的职事,讲道应以释经(解释圣经的经文)和以基督为中心(阐释所有圣经的主题,以基督和祂的救恩为高峰)。它终极的目标不单是教导,而是带领个人及整体的受众来敬拜上帝,以加强他们内在的生命去履行上帝的旨意。

(2)有效的布道:由于福音(不像宗教道德主义)所产生的子民,不会藐视那些与他们不同意见的人。一间真正以福音为中心的教会,是应该充满着这样的会友,他们智慧地以基督和祂的拯救对应人的盼望和渴求。我们对教会的异象,是要能看见富有的与贫穷的、教育程度高的或低的、男女老少、已婚未婚和各种族,在生命上的改变。我们希望能吸引那些极其世俗和后现代的人,又能接触到有宗教信仰的和注重传统的人。因着这群体的吸引和他们的谦卑,一间以福音为中心的教会应该在各方面欢迎人来探索和了解基督教的信仰。它不会太在意做让人“舒服”的事,而致力于使它的信息让人理解。此外,以福音为中心的教会,将有目标地植堂,并视其为最有效的布道方法之一。

(3)抗衡文化的群体:由于福音除去惧怕和骄傲,原本在教会以外水火不容的人,也能在教会内共处,因为福音将我们指向一个为敌人死的人,产生了彼此服侍而不是自私的关系。由于福音呼召我们圣洁,上帝的子民就活在爱的契合中,彼此守望和纪律。故此,福音产生了一个与任何周围的社会迥然不同的群体。

  • 关于性方面,教会应避免世俗社会对性的偶像化和传统社会对性的惧怕。由于这个群体是很实际地爱护和关心她的成员,所以圣经中的贞洁是有意义的,它教导成员将身体模造成福音的形状——在婚姻外守贞节,在婚姻内忠贞和喜乐。
  • 关于家庭方面,教会应当肯定只有一男一女的婚姻才是好的,呼召他们以终身的忠诚来事奉上帝,反映出圣约的爱和教训儿女的上帝之道。但同时亦肯定暂时或终身独身事奉基督的好处。教会应以怜悯的群体和家庭,围绕所有在性方面堕落和痛苦的人。
  • 关于钱财方面,教会的成员应凭基督的爱诚实地参与经济上的分享,以至“内中没有一个缺乏的”(徒4:34)。这种分享亦提倡慷慨地在时间、金钱、关系和居住的地方上委身,以增进社会的公义,回应贫穷的、受欺压的、移民和在经济及身体上贫乏的人的需要。
  • 关于权力方面,教会应该在被分隔于基督的身体以外的各种族、阶级和年代的人中,可见的委身于分享权力和建立关系。在实际的行动上,我们的地方教会,愈加欢迎和接纳所有的种族和文化。每间教会应寻求在其会众和领袖中,反映出社区的多元化。

(4)信仰与工作的结合:圣经的福音不单是为个人的赦罪,更是整个创造的更新。上帝将人放在乐园里是要为着祂的荣耀、大自然和人类群体的丰盛,去耕耘物质的世界。上帝的灵不单改变个人(约16:8),还要更新和耕耘万物(创1:2,诗104:30),所以基督徒不单以传讲上帝的话语来荣耀上帝,亦要透过他们在农业、艺术、商业、政府和学术上的职业,来荣耀上帝和促进大众的益处。太多基督徒学会了在工作里将他们的信心或信仰封闭起来,福音便被视为是一种寻求个人平安的途径,而不是世界观的基础(对现实全面的解释,也影响我们所作的一切)。但我们对教会有一个异象,就是要装备会友思考福音的含意:如何做木工、维修工、文员、护理、艺术、商业、政府、新闻从业、娱乐和学术等工作。这样的教会不单支持基督徒参与文化,亦帮助他们在贸易和专业里出色、优异和互相守望地工作。从我们对福音的理解,发展出仁爱、创意和优良的商业环境,正是藉圣灵的能力给上帝的创造带来一些恢复工作的一部份。从艺术中带出基督徒的喜乐、盼望和真理,亦是这工作的一部份。我们这样做,是因为上帝福音的引领,虽然我们也知道最终万物的恢复,要等到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亲身的再来,才完全地实现(信仰告白-13)。

(5)公义与慈爱的实践:上帝创造了灵魂和身体。耶稣的复活亦显示了祂要救赎属灵的和物质的。故此,上帝所关注的不单是灵魂的拯救,也是为救援贫穷、饥饿和受到不公义对待的人。福音让我们看见,我们所有的财富(甚至是我们辛苦赚取的),最终都是从上帝而来的和我们不配的礼物。因此,人若不将他的财富慷慨地施与他人,这不单是缺乏怜悯,更是不公义。基督透过失去,为我们赢得拯救;透过软弱和服侍,成就权能;将一切舍去,使我们富足。那些接受祂救恩的人,并非刚强和完全的,而是承认他们是软弱和失落的。我们不能在看见贫穷和受欺压的人时,只是无情地叫他们自己脱离困境,耶稣并不是这样待我们的。福音以慈爱和怜悯,取代了我们面对贫穷人时的优越感。基督教会除了呼召个人得救和重生之外,亦必须要在邻舍中服务,来作成公义与和平。我们必须要致力于永恒和普世的益处,无论邻舍会否如我们一样地相信,也要让他们看见我们牺牲地爱他们。对贫穷和弱者的冷漠,是表示我们尚未真正领会我们得拯救纯粹是恩典。

结论

我们以上所概述的事奉并不太为人熟知。有很多以“慕道友导向”的教会帮助人寻找基督;有很多教会以积极参政来投入文化;有快速增长的灵恩运动的教会,强调荣耀和热烈的集体敬拜;有很多强烈地关注教义的严谨和纯正的教会,极力与世界分开;也有很多教会是积极地委身于贫穷和边缘群体的需要……

然而,我们甚少看见个别的教会如我们在此所概述的,具备综合福音使命的平衡。教会在上帝的恩典里,已有一些令人鼓舞的明亮小点,但我们仍未见这个以福音为中心的事工,成为广泛的运动。我们相信这样的平衡,将会产生更多的教会,能够有活泼和神学稳固的讲道、有力的布道和辩道及教会的增长与植堂。它们将强调悔改、个人的更新和圣洁的生活。同时,这些教会亦将投入一般人类的社会活动,以艺术、商业、学术和政府参与文化,呼召更新的基督徒群体分享财物、资源和接纳贫穷与边缘的人。在每间地方教会里,所有这些事奉重点将被接连整合起来,并且彼此坚固。

有什么能够带动一个以福音为中心的教会运动呢?最终的答案是上帝一定要为祂自己的荣耀,回应祂子民恳切、特别和得胜的祷告而赐下复兴。但我们相信在上帝最终作工前仍有若干步需要踏出。如果我们能在真理的本质、如何更好的研读圣经、我们与文化的关系、福音的内容和以福音为中心的事工上合一,那就会有很大的希望了。我们相信这些委身将驱使我们对圣经、对圣经启示的基督、对基督的福音的认识焕然一新。我们将开始透过上帝的恩典,在能力上长进,如同教会“行出乎合福音的真理”(加2:14)。我们为自己的罪和失败羞愧,亦为蒙赦罪而感恩不尽,并渴望重新得见上帝的荣耀和具体地效法祂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