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才能观看

音频
视频

福音在中国当下的文化处境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信仰问答)

2022年08月03日
Guo Muyun

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虚构和沙盘推演,基本上可以从历史当中得出一些结论来。大家公认的基督教入华是从景教入华开始算的。景教入华起初颇为成功,十字寺也遍布全国。但是后来却随着武宗灭佛,就一起灰飞烟灭了。这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启示是,它起初有两点现在回头看可能是做错了。但是如果我们穿越回去也不见得比他做得更好,因为在历史条件下就是那样。第一个是它依附权力,是要通过跟唐王朝当中的一个中亚势力,武装贵族的势力,回鹘、突厥这些产生关系,它作为叙利亚来的宗教,攀附上权贵。景教碑里就多次暗示地讲,考证出来的人都跟郭子仪、跟很多大将有关系。第二个是基督教中国化做得太过分了。它把大量的佛教、道教术语借用过来,表达基督教的思想。这个当然是好的,因为你总是要用汉语来表达,但是基督教中国化做得过分了,以致这些僧人翻译圣经或者是相关的基督教书籍的时候,都有一些恶意在里边。我自己看到过一些文献,把耶稣,弥赛亚,故意翻译成叫“迷失鼠”,好像说一只迷失的老鼠。这种名字音可能是相似的,但明显是带着亵渎和恶意的。有很多这种类似的例子。一般的老百姓也无法分辨你是基督教还是佛教的一支。这是第一个反思

第二个反思是,从明清以来,利玛窦在某种意义上重复了这个模式。他想走高层路线、精英路线,甚至想打入宫廷,如果可能的话他很希望明朝皇帝信主。南明的小朝廷算是某种程度间接实现了他这个理想。但是小朝廷也只是想跟天主教世界取得一点支持,能帮它复国,并没有真的信主。虽然也结出了像徐光启、孙元化,这样丰硕的成果,这些都是很有名的,也影响中国至深至远的人。大家非常尊重利玛窦,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倒背如流,汉语非常流利,写的文章都胜过这些世子。但是,随着明末清初演变,起初康熙还对基督教很有好感,但是一旦它继承了明的体制,就开始全国性的宗教禁令。所以高层路线再一次证明是行不通的。基督教扎下根是在第三次,马礼逊开始。这次基本上是传教士进来了,也成功了。但是留下的一点后遗症是,至今会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课本和文章当中告诉我们,这是随着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进来的。这个事情是很复杂的,基本上是胡说八道,但也不是说没有一点根据。的确起初大量的基督教宣教士有好的见证,为中国舍命,像戴德生,像很多人。但同时可能也有极少数的天主教或新教,有一些官商的政教勾结是比较明显的,而且带来了一些很不好的影响。所以我觉得这几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

面对今天的中国文化,基督教中国化还是中国基督化,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词,这是一个路线的选择。大量地去谄媚于中国文化,高估中国文化,太大量使用它来表达基督教信仰,景教告诉我们这不是理想的选择。第二方面,跟高层路线走,可能不是早期的蛮族占领欧洲的状态,需要我们想别的办法。第三方面,可能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见证很重要。不光是神学教义的精纯,你的组织度可能是更加重要的事情。你让老百姓要看得到这些。所以我看到了这些反思就是我们在中国做基督徒,神学精纯当然是重要的,立场要清晰,不要走到基督中国化这样的路上去。中国基督化是很好的。

第三,不要把自己躲进小楼成一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经书。你要了解老百姓的切身体会和实际的需要。你现在是在香港,你要知道香港人在干什么。如果你是在新疆,你要知道新疆人在干什么。你如果在武汉,你知道武汉人民在承受什么苦难。你需要了解这些,要感同身受。你需要让人家觉得你不是孤高决绝、不食人间烟火。你要像起初的基督徒一样,用自己实际的见证,赢得罗马上下一致的认同,连罗马的戴克里先逼迫的时候,都不得不服,你看看人家基督徒所做的,这本来是我们当做的,我们却远远不如。所以我觉得这是几点从历史得来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