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更新个体、塑造群体

2022年04月19日
GTC

文/ 晨翼

福音是什么?

按照字面意思,福音就是“好消息”,是关于耶稣基督诞生、受死、复活和再来的消息。某种意义上讲,对基督徒来说,认识福音就是认识耶稣基督。正确认识福音,我们的生命才能经历真正的更新,福音能塑造我们所处的环境、塑造福音性的群体。

正确认识福音

认识福音的双重路径

博克博士说:“有时候,我听到医治的呼唤——说上帝会使我们感觉更好或更为兴盛。其他时候,我听到人们总是谈论耶稣为罪付上代价,好像福音只不过是一笔交易——债务勾销而已。又或许我听说它是某种属灵根管治疗。还有些时候,我听到的福音好像是为了逃避上帝,而不是经历上帝。另有些说法叫人以为耶稣是来改变世界政治的。对于这个政治性的说法,我很奇怪为什么上帝没有差耶稣去罗马,而是到了耶路撒冷。”[1]

从这段话可以了解,认识福音的角度非常多。有的可以增加我们对福音的理解,有的并不能帮助我们认识福音,反而会给我们带来诸多的认识困境。认识福音一般有两个路径:系统神学方法和救赎历史方法。

(一)系统神学方法

所谓系统神学方法,就是按照主题来处理经文,以主题的方式、系统地呈现福音。[2] 傅立德指出,福音神学的每一个题目都要包括:神论、创造论、人论、罪论、教会论、成圣论、末世论,每一个都很重要。[3] 这种方法有助于理解圣经的整体教导,并且能够前后一贯地表达对于神、人、罪、恩典、世界等主题的看法……依照这种观点,福音展示为“神、罪、基督及信心”。它带出救恩的方法,就是基督救赎的大工,以及我们要用信心领受、回应救恩。

(二)救赎历史方法

救赎历史方法是从创造、堕落、救赎的架构来理解福音,它包括:神创造世界、人类堕落、神再度进入历史为祂自己创造一批新的子民,最后透过基督从已经被玷污、破败的世界中建立一个新天新地。在这种视角下,福音展现的架构是“创造、堕落、应许与预表、基督的救赎,以及万物的复兴”,它带出救恩的目的,也就是受造界的更新。[4]

这两种理解福音的方法是互相补充、互相丰富的,叫神的子民丰丰富富地将基督的道存在心里,保存福音的鲜活性,更新不同领域,令人惊讶上帝的大能何其伟大。

福音的本质

要正确理解福音的本质,我们必须回归圣经。保罗说:“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林前15:3-4)福音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但不是关于我们做了什么,而是关于耶稣做了什么。

耶稣基督出来传讲福音第一句话便说:“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1:15)耶稣基督降临,击败仇敌撒旦;为人的罪舍命流血,止息神的忿怒;祂为全人类赎罪,在人心中作王,使凡信靠祂的人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彼后1:11)。

福音的本质就是十字架得胜,福音影响个人生命的所有层面。金圣坤牧师指出:“福音的目的不只是单纯地拯救灵魂,更重要的是自我被福音的能力改变,且被福音的能力充满,活出享受福音的生命。福音是活泼的真理,福音是耶稣基督十字架得胜的能力,是解决人生所有问题的答案,福音本身就是能力。福音的大能就是耶稣基督的大能。”[5]

提摩太•凯勒总结出福音的三个主题:耶稣的道成肉身、耶稣的死亡救赎之工、耶稣的复活透过圣灵与信徒同在及将来在新天新地。这是上帝藉着耶稣基督的工作更新我们,同时也更新世界。提摩太•凯勒认为,福音不是所有的事,它有其本质和核心;福音不是简单的事,需要从整本圣经解读;福音影响所有的事。[6]  这无疑是符合圣经的观点:耶稣基督的福音可以改变和更新一切。

福音更新个体

毫无疑问,正确地认识福音,必然会更新我们的生命。然而在末世中,撒但随时使用各种信息干扰和破坏神国的子民更深认识耶稣基督。各种文化影响着我们对福音的认识。敬虔主义、基要主义和复兴主义是在各自所处的时期,回应世俗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神学思想,对我们的灵性塑造和神学思想有重要的影响。

影响我们对福音认识的三个主要神学思想

(一)敬虔主义

敬虔主义源自17世纪末的德国,“坚守圣经,反对冰冷的形式主义和仪式化的传统,强调真实的个人经验,鼓励信徒活出祭司的身分,也促使人更热切地寻求上帝。”[7]  敬虔主义是一种更新活化信仰的运动,然而过度强调个人化经验,弱化了教会在历史中所建构的传统,把原本属于传统的权威转移到个别信徒身上。敬虔主义使主观主义及情感主义兴起,并滋生出对教会魅力领袖的崇拜。

(二)基要主义

基要主义试图捍卫圣经权威,但渐渐以信靠对圣经的理解代替了受教于世界的开放心胸,以超自然主义取代了对自然界的尊重和欣赏,以圣灵的工作替代了人类心智的运作[8]

(三)复兴主义

复兴主义对中国教会和个体影响深远,其代表人物包括宋尚节、计志文、王载、赵世光、贾玉铭等人。他们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神学训练,但自学能力甚强,通晓英文吸收广博的神学知识。[9]  他们很少人是长期投身在教会牧养的工作上,而是受邀到处巡回讲道,搅动信仰冷淡的地方堂会,呼召了许多年轻信徒投入事奉行列,影响华人教会的思维和事工模式,甚至塑造了许多今日华人教会仍常用的属灵术语和观念。

教会和作为基督徒的个体,需要了解影响和塑造我们的思想,使我们能正确对待文化的影响力,正确认识圣经和福音。因此,如何被福音驱动,传承敬虔主义带来的敬虔生活、基要主义带来的唯独圣经、复兴主义带来的看重第三位格圣灵的作为,如何顺服圣灵引导、荣耀基督,如何越过律法主义的陷阱,这正是我们在经历福音更新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福音更新个体

(一)个人见证

我是第三代基督徒,受洗后在上述三种思潮影响下的反智主义氛围中成长。七年后蒙召,开始全时间事奉上帝。后来开始学习唐崇荣牧师归正福音神学,2014年接触提摩太•凯勒的福音DNA和植堂学系列课程。此后才从自己的信仰误区中走出来,被福音更新,将焦点聚集在福音本身上。同时认识到神学知识的本身应该是福音的彰显,福音使我得以真实地活在那个今生眼不能见却是真实的属天国度中,真实地经历和上帝活泼的关系。我所关心的神学知识转变为和上帝真实且亲密的关系,从依靠自己进入到倚靠上帝永不废坏的约。在尽心竭力地顺服上帝的话语、遵行上帝的命令的同时,也全然信靠神的应许而不是个人的功德,从自我中心地对今生的关注转变为对神国度的盼望。

(二)在主祷文国度的概念中更新对福音的认识

主祷文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国度。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但是无论从系统神学还是救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都不能忽略“国度”这个福音本身所强调的重要概念。因此,我们需要在国度的概念里,在与神的关系中真正经历到福音更新个人生命的大能。上帝是圣洁的,因此祂的子民也要“分别为圣”做属神的子民,圣洁的国度(彼前2:9)。

作为神国度中君尊的祭司,上帝呼召我们进入国度的祷告中,正如LOLMD指出:“我们工作的时候,我们做工;我们祷告的时候,上帝做工。[10]” 主祷文教导我们如何祷告,在这国度的祷告之中,更新我们对福音的认识。

(三)上帝与我们的关系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太6:9)上帝与我们的真实关系是父子关系。祂并不是远离我们,也不是高高在上。祂有权柄和荣耀,但祂愿意我们成为祂的儿女。我们的父是圣洁的,因此,我们唯有靠着基督的救恩成为圣洁,成为与基督同为后嗣的儿女,才能亲近圣洁的上帝。

(四)上帝的国度

“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当耶稣开始传福音的时候,祂是以上帝国度的视角来告诉人们要悔改信福音。这一点是很多基督徒都忽略的。许多基督徒去教会,只是喜欢教会的氛围,然而并不知道,教会是上帝的国度。耶稣通过祂的教会掌管和主宰一切,在将来的某一天,各族裔群体的代表都要来到祂的宝座前。

(五)上帝的供应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太6:11)这是对基督徒经常忧虑日常生活的各种难处的回应。我们在天上的父必然会供应祂的儿女,不仅是日用生活的需要,也包括属灵生命的需要。如果忽略上帝的供应,基督徒就很容易陷入世界的网罗,被世界捆绑,很难把眼光定睛在上帝身上。

(六)上帝的饶恕和保守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太6:12)上帝的饶恕也是祂爱我们的明证。当我们经历上帝的饶恕时,我们就拥有“喜乐悔改”的经历。同时,圣灵也是在保守我们,免得我们遭遇试探和凶恶。上帝在福音里定你的罪,也在福音里医治你、恢复和重造你。

(七)上帝的权能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太6:13)这句话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图景:上帝是一切的拥有者,是世界的开始和终结。如果有祂作我们的上帝,我们还惧怕谁呢?我们岂不是要将祂的福音更多地传扬出去吗?

福音塑造群体

福音塑造家庭

上帝创造的旨意中,家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许多数据表明,当今世界家庭的破碎与日俱增,关系中充满不信任、没有爱、婚外情、忍气吞声、同床异梦……福音恢复堕落带来的破坏,将被颠倒的秩序重新翻转回来。

我们从创造和救赎的角度看家庭的秩序。创世记第二章,我们发现上帝所定的次序是丈夫是妻子的头,妻子的角色是帮助者,不是“绑住者”。夫妻彼此相合,共同展示上帝的形像。男人当效法基督对教会的爱,在爱中担当妻子的软弱;女人当效法教会对基督的顺服,在顺服中成为荣耀的帮助者。福音重塑家庭的秩序,使基督成为家庭的主。家被基督的爱充满,也向人见证基督的爱。

福音塑造教会

(一)以福音为中心的布道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教会举办大型的布道会就会有许多人决志相信耶稣基督。这种方式为教会带来了复兴。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注重关系的深入和对信仰的渴求,不再满足于大型的布道会和布道会上的决志。并且,大型布道会缺乏后续对决志者的生命在福音里的建造,后果逐渐显明出来。“有些人决定跟随耶稣了,却又同时认为,参加门徒群体(教会)是额外的选项。”[11]

董家骅引用了纽毕真在《多元主义社会中的福音》一书中的观点:教会要成为一个诠释福音的群体,才能在多元社会中有效见证福音。关于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巩固在群体中,纽毕真说:“这群体必须是不断赞美上帝的群体,铭记自己所领受的恩典,活在上帝恩典的记号中;必须是真理的群体,参与社会,却不随从世俗社会;必须是实践祭司职分的群体,认识到上帝给予成员不同的恩赐,训练和支持成员在不同领域执行祭司的职分;必须是不为自己而是为邻舍存在的群体;必须是互相负责、彼此守望的群体;同时也必须是带着盼望的群体,面对破碎的世界,因上帝的应许而怀有盼望。”[12]

因此,布道从群体出发,也要回归群体。在群体中,“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太13:33)以福音为中心的讲道和传福音,使每个主日的敬拜都是福音的呈现。提摩太·凯勒在《21世纪教会成长学》一书中给予具体的建议[13] ,包括:

  • 邀请不信者参加崇拜:鼓励教会的弟兄姊妹邀请非信徒参加每周的主日崇拜,塑造这种教会文化。
  • 展示福音:带领崇拜的人尽量避免使用教会术语,而使用一般人能理解的语言。在不同环节表达对非基督徒的欢迎,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信仰。
  • 宣讲福音:不论是信徒还是非信徒,每个人都需要耶稣基督的救恩,以不同的方式和议题在崇拜中表达出来。
  • 邀请委身:在崇拜中创造机会,让人有机会委身于基督,委身教会。

(二)以福音为中心的门徒训练

作为耶稣基督的门徒,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不单单是一个信徒,更是跟随耶稣基督的门徒。狄马可指出:“门徒的意思就是跟随者……你藉着他宝血所立的新约而与他联合。靠着他的死与复活,你一切的罪与过犯都转移到了他的身上,而他一切的义都转移到了你的身上。作基督的门徒不在于我们能做什么,而在于基督为我们做了什么。”

门训在本质上是跟随基督、效法基督。跟随那位已经死里复活的基督,效法祂带领门徒的样式。从广义而言,门训是门徒生命的传承,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像耶稣那样将自己投身在少数几个人身上,引导人跟从那位伟大的主。从狭义而言,门训是帮助门徒建立与基督的联合,在这个破碎的世界中活出基督荣耀的生命。福音不断地破碎人里面的各种偶像,使人在基督里得自由。福音又不断地对付我们堕落后那种自我作王、脱离上帝和祂话语的罪,并且使我们能够顺服。福音不断教导我们,基督是我们的主和救主,是我们的王和上帝。天国之君闯进一个人的内心掌权为王,在门徒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展现基督是主。

(三)以福音为中心的教会治理

教会治理的本质不是“基督教特色的组织”治理。从表面上看,教会的治理涉及到教会的异象、使命、架构、规章等组织运行的要素。圣经也清晰地教导教会遴选长老、执事,建立、执行教会纪律,处理教会内部事宜的基本原则。但如何让“教会组织”运行不是教会治理的核心,圣经所强调的以福音为中心的教会治理,是由基督作教会的主。

  • 基督是先知——教会治理中应该包括信仰真道层面。
  • 基督是祭司——教会治理中应该活显基督生命的牧养。
  • 基督是君王——教会治理中应该有制度、执行、策略、异象,从而使地上可见的教会彰显天上不可见的教会,叫上帝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

圣经所强调的教会治理的关键,在于塑造被福音不断更新的教会领袖。一个好领袖绝非自然出现,从提多书1:10-16可以看见,好领袖对于一个健康的教会至关重要。好领袖的缺席并不会留下领袖的真空,它会留给坏领袖,就是假师傅。若缺失好领袖,教会将会迅速失去纯粹的福音见证。

(四)以福音为中心的敬拜

敬拜是向上帝屈膝,将荣耀归给祂;敬拜不只是礼拜天的聚会,更是每天以上帝为乐。敬拜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当然,我们对于以福音为中心的敬拜,限制在主日敬拜层面。

传统意义上,我们的主日是以信徒为主,慕道友占的比例较少,所以造成主日敬拜更适合基督徒。有的教会,比如柳溪教会,也尝试以慕道友为中心的主日礼拜,主日敬拜所有的程序、活动都以非基督徒为中心来安排。这种流行的做法,带来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受到了挑战和批评。其要点是:主日崇拜到底是为了谁?是为非信徒还是为上帝?

提摩太·凯勒指出:“他们都假设了一个敬拜不能是高度福音性的敬拜。[14]” 他进一步指出,在每周的敬拜中,如果不是刻意地想只强调其中的一方面,而是把目标设定为以福音为中心,在敬拜中使用通俗语言不仅可以有效地向非信徒传福音,与此同时又可以造就信徒。一方面,我们需要在基督徒的敬拜之外有更多的学习、祷告和建立团体的经验,好让我们成长成熟。另一方面,在为非基督徒举办的、能够回答他们的疑问并完全解决他们的问题的敬拜之外,我们也需要有更具体的传福音的场地和传福音的经验。柴培尔提出以基督为中心的敬拜,正像他在一次教牧论坛指出:“敬拜是再现福音。”既然是以基督为中心,就不是以我们的情感、个人收获多少为中心,而是基督如何在我们全人生命中影响与更新。

福音塑造我们成为好的邻舍

耶稣基督的爱不仅引领我们与上帝和好,也与基督徒彼此联结,还把我们与居住的城市连在一起。对于城市,我们需要正确的看法。提摩太·凯勒以耶利米书中以色列被掳到巴比伦作为背景指出:“巴比伦人想让以色列人进城生活,使他们失去属灵身份。把以色列人掳到巴比伦的原因正在于此……到城里来吧,接受城市的价值观,爱城市,然后被城市同化。”以色列的假先知说被掳的以色列人想要保持属灵身份,就必须待在城外,实际上说:“留在城外,保持距离,利用它,鄙视它。”所以,巴比伦人在说“进城吧,失去你的属灵身份”,假先知说“别进城,保持你们的属灵身份”,但上帝通过耶利米说“到城里去,并保持你们的属灵身份”[15]。  对于那些道德主义者来说,这何等困难啊!是的,的确困难,然而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明白福音的人则会说“福音既保守又激进”。

上帝的百姓既要在社会中以爱与人相处,又要保守圣洁正义地活着;既要慷慨爱人,又要追求公正、公平和正义;既要爱邻舍为邻舍发正义之声,又要爱不义之人。这是福音的优美之处。

不过,我们清楚知道耶稣的国度不属于世界,也就是我们所谈的公义、国度,不是政治运动。我们谈公义不是走上街头的颜色革命,而是维护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正义;我们谈的公义是拒绝暴力,倡导理性和平,尤其遭遇不公义之际,强调更多的对话,寻求公义的正确渠道。我们谈怜悯并非牺牲公义,我们谈公义也非牺牲怜悯,因为爱是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公义和慈爱都是上帝的属性彰显,二者在上帝的里面毫无冲突。凯勒指出:“如果上帝的属性中包括一种对正义的热心,让祂以最温柔的爱和最紧密的方式扶助社会弱势群体,那么上帝的子民应该怎样做呢?” [16]

上帝的子民在生活中理当追求怜悯的爱、公义的人生,关心弱势群体,尊重穷人。“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箴19:17)相反,“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主。”(箴14:31a)

因此,作为一个接受福音的基督徒,在社会中生活的态度是入世又出世的,以基督耶稣的爱来施行恩典和怜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爱邻舍。从国度的角度来说,是维持社会的良好氛围,为执政者和掌权者祷告,而不是让愤怒和不义的冲动充斥自己。

 

我们相信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大能的福音必会在接受福音的基督徒个体,和因着基督的救赎蒙上帝召聚的基督群体——教会中带来大能的更新。

彼得前书2:9: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1. 达雷尔•博克,《重寻福音》,史建强译(香港恩道出版社,2017),8
  2. 提摩太•凯勒,《21世纪教会成长学》,56
  3. 傅立德,《福音的大能:福音神学基础》(道声出版社,2013),33
  4. 提摩太•凯勒,《21世纪教会成长学》,56
  5. 金圣坤,《话说双翼》,徐国明译(道声出版社,2011),112
  6. 恩典城市植堂学院,《福音DNA》课程,13
  7. 董家骅,《21世纪门徒现场》,(校园书房出版社,2019),10
  8. 同上
  9. 同上
  10. 周边教会生命影响生命使命型门徒栽培,《启动手册:国度祷告日》。
  11. 董家骅,《21世纪门徒现场》,291
  12. 同上,292
  13. 提摩太•凯勒,《21世纪教会成长学》,536-45
  14. 恩典城市植堂学院,《福音DNA》课程,75
  15. 提摩太•凯勒,《人生中的福音》,157
  16. 提摩太•凯勒,《慷慨的正义》,李晋、马丽译(三联书店,2015),19
作者头像
GTC

我們分享基督的愛,更新城市,使上帝榮耀的恩典得著稱贊。